登郡楼书怀三首(其二)

边郡荒凉悲且歌,故园迢递隔烟波。

琴声背俗终如是,剑气冲星又若何。

朝客渐通书信少,钓舟频引梦魂多。

北山更有移文者,白首无尘归去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边疆,远离故土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首句“边郡荒凉悲且歌”,开篇即渲染出边疆之地的荒凉与诗人的哀愁,通过“悲且歌”三个字,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也暗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辛。接着,“故园迢递隔烟波”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乡之情,将诗人与故乡的距离形象化为遥远的烟波,强化了空间上的隔离感。

“琴声背俗终如是,剑气冲星又若何。”这两句则转入对个人志趣与现实境遇的对比。诗人以“琴声”自喻,表明自己虽处世俗之外,但音乐之音依然保持自我,不随波逐流;而“剑气冲星”则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抱负与理想,即使在夜空中显得孤傲,却也难以实现。这一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朝客渐通书信少,钓舟频引梦魂多。”这两句描述了诗人与外界联系的减少和对家乡的频繁思念。随着朝中官员与诗人的交流逐渐减少,诗人只能在梦中频繁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最后,“北山更有移文者,白首无尘归去么?”诗人提出了一个假设性的问题,似乎在询问是否有人愿意在年老时回归故里,过上宁静的生活。这一问,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也流露出对现实无法改变的无奈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地生活、个人情感、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由、宁静生活的渴望。

收录诗词(81)

刘兼(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郡楼书怀三首(其三)

莫嗔阮氏哭途穷,万代深沉恨亦同。

瑞玉岂知将抵鹊,铅刀何事却屠龙。

九夷欲适嗟吾道,五柳终归效古风。

独倚郡楼无限意,满江烟雨正冥濛。

形式: 七言律诗

春夕遣怀

穷通分定莫凄凉,且放欢情入醉乡。

范蠡扁舟终去相,冯唐半世只为郎。

风飘玉笛梅初落,酒泛金樽月未央。

休把虚名挠怀抱,九原丘垄尽侯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贵游

绣衣公子宴池塘,淑景融融万卉芳。

珠翠照天春未老,管弦临水日初长。

风飘柳线金成穗,雨洗梨花玉有香。

醉后不能离绮席,拟凭青帝系斜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中春登楼二首(其一)

金杯不以涤愁肠,江郡芳时忆故乡。

两岸烟花春富贵,一楼风月夜凄凉。

王章莫耻牛衣泪,潘岳休惊鹤鬓霜。

归去莲花归未得,白云深处有茅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