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郡楼书怀三首(其三)

莫嗔阮氏哭途穷,万代深沉恨亦同。

瑞玉岂知将抵鹊,铅刀何事却屠龙。

九夷欲适嗟吾道,五柳终归效古风。

独倚郡楼无限意,满江烟雨正冥濛。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末年至宋代初期诗人刘兼所作的《登郡楼书怀三首(其三)》。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命运的反思。

首句“莫嗔阮氏哭途穷”,引用了阮籍因仕途不顺而悲叹的故事,诗人以此自比,表达自己在困境中的无奈与哀伤。接着,“万代深沉恨亦同”一句,强调了历史上的遗憾和痛苦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的情感共鸣始终相似。

“瑞玉岂知将抵鹊,铅刀何事却屠龙”两句,运用比喻手法,以“瑞玉”比喻珍贵的事物或人才,“抵鹊”指触怒或招致祸患,“铅刀”比喻无能之辈,“屠龙”则象征着难以实现的目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才华被埋没、能力与期望不符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九夷欲适嗟吾道,五柳终归效古风”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以“九夷”自喻,表示想要探索未知或追求理想,但感叹于道路的艰难;“五柳”则是陶渊明的别号,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向往古代高洁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于个人价值与社会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最后,“独倚郡楼无限意,满江烟雨正冥濛”描绘了诗人独自站在郡楼上,面对着满江的烟雨,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是对内心情感的抒发,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生、自我价值以及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反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81)

刘兼(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夕遣怀

穷通分定莫凄凉,且放欢情入醉乡。

范蠡扁舟终去相,冯唐半世只为郎。

风飘玉笛梅初落,酒泛金樽月未央。

休把虚名挠怀抱,九原丘垄尽侯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贵游

绣衣公子宴池塘,淑景融融万卉芳。

珠翠照天春未老,管弦临水日初长。

风飘柳线金成穗,雨洗梨花玉有香。

醉后不能离绮席,拟凭青帝系斜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中春登楼二首(其一)

金杯不以涤愁肠,江郡芳时忆故乡。

两岸烟花春富贵,一楼风月夜凄凉。

王章莫耻牛衣泪,潘岳休惊鹤鬓霜。

归去莲花归未得,白云深处有茅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中春登楼二首(其二)

古今通塞莫咨嗟,谩把霜髯敌岁华。

失手已惭蛇有足,用心休为鼠无牙。

九天云净方怜月,一夜风高便厌花。

独倚郡楼人不会,钓舟春浪接平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