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何绛所作,名为《己巳中秋喜迹删公归住其先师离和尚影堂》。诗中蕴含了深沉的哲思与对师长的缅怀之情。
首句“十载老行脚,归来亦有因”,描绘了诗人历经十年漂泊,最终回归的场景,暗示了这次回归并非偶然,而是有所缘由。接着,“一镫三世火,诸佛几时人”两句,以“一镫”象征灯火,暗喻佛法的传承,而“三世火”则强调了佛法的永恒不灭。同时,“诸佛几时人”提出了一种对生命与时间的深刻思考,即在无尽的时间流逝中,人们何时能成为真正的佛子?
“月满非他夜,松高忆旧身”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满月之夜,松树高耸,诗人回忆起与师长共度的美好时光。这里,月与松不仅为画面增添了静谧之美,也寓意着师长的教诲如同月光般明亮,松树之高则象征着师长的品德与智慧。
最后,“仰观堂上影,何者是师真”两句,将视角转向师长的影堂,诗人仰望师长的影子,思考着何为真正的师道。这里的“影”不仅是形体的投影,更是师长精神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一问,表达了对师长精神的深刻敬仰与追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回归、传承、怀念和追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师长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佛法、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