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

宛转溪流仄径长,青云五里夹松篁。

凌虚全览秣陵景,过刻刚消贝叶香。

城枕石头低野色,渡连桃叶澹烟光。

徵名无实兼名泯,参到清凉意亦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清凉山的自然美景与宁静氛围。首句“宛转溪流仄径长”,以蜿蜒的溪流和狭窄的小径开篇,营造出一条通往幽静之地的道路,引人入胜。接着“青云五里夹松篁”,描述了五里路程两旁是苍翠的松树和竹林,仿佛置身于一片绿色的云海之中,充满了生机与清新。

“凌虚全览秣陵景”一句,表达了站在高处俯瞰整个秣陵(今南京)的壮丽景色,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过刻刚消贝叶香”,则可能是指经过一段时间,空气中弥漫着贝叶(一种佛教经书的载体)的香气,暗示了清凉山的佛教文化氛围。

“城枕石头低野色,渡连桃叶澹烟光”,这两句描绘了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以及渡口与桃叶在淡烟中映衬出的宁静画面,进一步渲染了清凉山的宁静与美丽。

最后,“徵名无实兼名泯,参到清凉意亦忘”,表达了诗人深入体验清凉山的自然与人文之美后,心灵得到了净化,忘却了世俗的纷扰,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清凉山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在此地获得的精神愉悦与心灵解脱。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太平箭

人心天命向清时,江表安能一木支。

况复处堂仍燕乐,岂能怒臂拒雄师。

鹰扬三箭皆饮羽,乌合千军尽倒旗。

应胜天山树边绩,英名长共石城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元武湖即景杂咏(其一)

太平门外进兰舟,元武湖中撰胜游。

欸乃渔歌出芦渚,冶怡花影漾沙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元武湖即景杂咏(其二)

镜涵春水一篙深,白芷青蒲刺碧浔。

却怪横峰碍兰棹,鸡笼晴翠落波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元武湖即景杂咏(其三)

璿池昔亦号昆明,遗迹萧齐入品评。

留得六朝风月在,鸥波依旧照人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