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一)

牛若不穿鼻,岂肯推人磨。

马若不络头,随宜而起卧。

乾地终不涴,平地终不堕。

扰扰受轮回,祗缘疑这个。

形式: 古风

翻译

如果牛不被套上鼻环,怎么会被人驱使拉磨?
马如果不被戴上笼头,就会随意躺下或起来走动。
即使在干燥的地面,也不会沾染污秽,平坦的地方也不会倒塌。
纷扰的世间万物都在轮回中受苦,只因为对‘这个’有所疑惑。

注释

牛:指牛这种动物。
穿鼻:套上鼻环,用于牵引。
岂肯:怎么肯,表示不愿意。
推人磨:驱使牛拉磨。
络头:给马戴上笼头。
随宜:根据适宜,自由地。
起卧:躺下或起来。
乾地:干燥的地面。
涴:沾染,污染。
平地:平坦的地方。
堕:倒塌。
扰扰:纷扰,混乱。
轮回:佛教中指生死轮回。
祗缘:只因为。
这个:指代某种迷惑或不解的事物。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收录在他的一组诗集中,即《拟寒山拾得二十首》。通过这短小的四句,我们可以窥见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牛若不穿鼻,岂肯推人磨。" 这两句以比喻手法,指出没有外在压迫的牛自然不会主动去做繁重的劳作,这里暗含着对当时社会中人民被剥削和压迫的情形所表达的不满。

"马若不络头,随宜而起卧。" 这两句同样以马为喻,用来说明没有束缚的马自然会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这是在强调自由与自主的重要性。

"乾地终不涴,平地终不堕。"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社会状态,即不干燥的地永远不会变得湿润,不平坦的地也永远不会坍塌。这象征着诗人对于社会公正与稳定的向往。

最后两句 "扰扰受轮回,祗缘疑这个。" 表达了对世间万物被命运的车轮所困和循环,不断地受到束缚与限制的感慨,以及对于这种宿命论的怀疑与不满。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展现了王安石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以及他对理想社会状态的追求,是一篇充满哲思与批判精神的杰出之作。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七)

我读万卷书,识尽天下理。

智者渠自知,愚者谁信尔。

奇哉闲道人,跳出三句里。

独悟自根本,不从他处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十)

昨日见张三,嫌他不守己。

归来自悔责,分别亦非理。

今日见张三,分别心复起。

若除此恶习,佛法无多子。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十一)

傀儡祗一机,种种没根栽。

被我入棚中,昨日亲看来。

方知棚外人,扰扰一场呆。

终日受伊谩,更被索钱财。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李氏沅江书堂

沅江水有梁与罾,沅田树桑可蚕耕。

君于其间耻射利,独岸清泚留朱甍。

诗书当前日开阖,冠带满坐相逢迎。

勉求高论出施设,无以私智为公卿。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