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望夜郡寮悉赴盛集羊荆华林伯寿伯安相继见过同登涌月阁待月成拙诗并呈常往来诸友

杖藜欲往叹涂穷,赖有林庐寓此翁。

日暮凭栏看涌月,夜凉开牖濯清风。

浮沉直拟群鸥鹭,冷暖安能效燕鸿。

独酌城南二三子,携棋挈榼笑言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四月的一个夜晚相聚的情景,地点在郡寮的盛集上。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杖藜欲往叹涂穷,赖有林庐寓此翁”,诗人手持藜杖,想要前往某个地方,却感叹道路的艰难。幸好有这间林中的小屋,容纳了这位老翁,暗示了诗人找到了一个避风港,也象征着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颔联“日暮凭栏看涌月,夜凉开牖濯清风”,描述了傍晚时分,诗人倚靠栏杆,观赏着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的壮观景象。到了夜晚,打开窗户,感受清凉的微风拂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

颈联“浮沉直拟群鸥鹭,冷暖安能效燕鸿”,诗人将自己比作随波逐流的鸥鹭,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起伏不定。同时,诗人又不愿意像北飞的鸿雁那样追求寒冷之地的生活,显示出他对温暖、和谐环境的偏好。

尾联“独酌城南二三子,携棋挈榼笑言同”,最后,诗人与城南的几位好友相聚,一边饮酒,一边下棋,共享欢笑时光。这一场景温馨而欢乐,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态度的思考,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522)

李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字泰定,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 字:泰发
  • 号:转物老人
  •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 生卒年:1078年12月16日[1

相关古诗词

羊荆华敞小轩面丛竹予以细香名之盖用杜子美风吹细细香之句因赋此诗

负郭林庐带草堂,小亭轩敞对修篁。

祖师但指青青色,诗老能闻细细香。

风过户庭常掩冉,雨馀衾枕自清凉。

幽兰茉莉徒芬郁,气味不如君久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昌化虽穷寂今岁偶诸处寄酒东船至得北果又老庖自海康来人日与客饮邂逅成醉座中赋此

去年人日醉陈园,竹外风流洗瘴烟。

花落野桃春寂寂,潮回南浦水涓涓。

腊醅每谢邻邦使,北果常随贾客船。

佳节漫逢聊一笑,老庖能鲙海鲈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悼程伯宇尚书(其一)

目断佳城户一扃,名山千古返英灵。

郡祠空复存图像,朝路无由认履声。

大节已书班氏笔,丰碑应勒退之铭。

文章不朽传贤嗣,收拾何劳假六丁。

形式: 七言律诗

悼程伯宇尚书(其二)

壮节滋培雨露深,袖然文采冠儒林。

恩沾二族全纯孝,忠贯三朝秉一心。

墓木未悬吴札剑,断弦谁续伯牙琴。

伤情故箧存遗帖,洒泪行间自不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