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寓陆氏是亦山房有感

苔衣绣槛绿初齐,曲曲闲寻路未迷。

清供居然鲑廿七,故人依旧屋东西。

襟怀聊复同沂水,笺注何妨到玉溪。

一卷《尚书》全部论,古来不少树鸡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凌树屏的《重寓陆氏是亦山房有感》描绘了诗人寓居在陆氏山房的所见所感。首句“苔衣绣槛绿初齐”以苔藓覆盖的栏杆和新绿的环境,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生机盎然的氛围。次句“曲曲闲寻路未迷”则暗示了山房路径曲折,但诗人游走其中并未感到迷失,流露出闲适的心境。

“清供居然鲑廿七”写的是简朴的饮食,诗人享用的鲑鱼虽只有二十七尾,却显得清新可口,反映出主人的俭朴生活态度。接下来,“故人依旧屋东西”表达了对旧友的怀念,即使他们分居在房屋的两侧,友情依旧如故。

“襟怀聊复同沂水”借用“沂水洗尘”的典故,表示诗人在这里心境得以净化,如同古人沐浴在清澈的沂水中一般。最后一句“笺注何妨到玉溪”则借“玉溪”指代学问之渊博,诗人表示自己在这里研读《尚书》,并不排斥深入探究。

全诗通过描绘环境、饮食和情感交流,展现了诗人寓居山房时的闲适生活和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清代文人士大夫的雅趣与情怀。

收录诗词(5)

凌树屏(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七月朔日箨石招同地山少宰小集山斋为鸿博同年之会次韵书箨石所画三友图后(其一)

山馆凉生面面风,何分宾主此情同。

故人海内今余几,往事樽前话不穷。

各有姓名留荐牍,尽多酬唱入诗筒。

衰迟倍切齐年谊,气类相关在始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七月朔日箨石招同地山少宰小集山斋为鸿博同年之会次韵书箨石所画三友图后(其二)

接叶亭边落叶寒,纷纷送客山长安。

重来我只常资进,晚达君犹本分官。

未敢便为徵士老,不妨仍作布衣看。

风流毕竟推前辈,早向云霄刷羽翰。

尺五城南集众仙,欢场一散逐风烟。

多生那得离文字,后死何容卸仔肩。

醉后吟声惊户外,雨余山色入窗前。

八人尚有三人在,似得天怜亦自怜。

形式: 古风

竹西书屋

园风索索吹井汲,海云冻合低平隰。

羊裘毛脱酒力微,枯倚青松坐白石。

昨夜雪花大于掌,随风飞舞栖檐隙。

山阴有棹当诣谁,拥书兀兀抱双膝。

竹竿压折不开门,岁晏无人空叹息。

形式: 古风

戊辰九月六日赠别毛其人归里

调刁陨风叶,翩反恋故枝。

闻君束归装,游子动离思。

行行高原上,伫立望征骊。

仰视归飞鸟,心随白云驰。

初君登科日,英姿生光辉。

轻裘拥高坐,焕若东出曦。

风尘近十载,奔走长安逵。

黑貂既已敝,面目空复黧。

哀我龙钟态,对叹不自持。

计君归闾门,升堂拜慈帏。

呼洗为儿盥,呼食哺儿饥。

功名岂不念,顾亦爱其私。

小人亦有母,白发两肩垂。

自春徂秋夏,远游历三时。

家贫失儒业,诸子任游嬉。

乃从千里外,为人章句师。

奇字不堪煮,九月未授衣。

行将舍之去,挂经把锄犁。

小珠山之麓,书带草离离。

先贤有遗训,良田在耘耔。

养志事躬耕,相约共畬菑。

将子无寒盟,春深以为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