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渐逵所作的《别王立庵(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作为“五年羁客”的漂泊生活,以及年老时在江湖上的孤独与沧桑感。通过“白发重”这一细节,展现了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苍凉。
首句“五年羁客落萍踪”,以“羁客”自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长期在外漂泊的生活状态,如同浮萍一般无根无依。接着,“垂老江湖白发重”一句,将时间的流逝与个人的衰老融合在一起,强化了孤独与沧桑的主题。诗人年岁已高,仍漂泊于江湖之上,白发增添了几分悲凉与无奈。
后两句“丹诏有春来紫阙,孤臣无语泣东风”,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一方面,诗人想象着朝廷的“丹诏”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和希望,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君主的恩泽;另一方面,作为“孤臣”的诗人,面对这样的景象,却只能默默流泪,表达出内心的孤独与对权力中心的无力感。这种对比,既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也反映了个体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的渺小与悲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