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宫女妆花不必匀,浅红深紫自争新。
已能含笑惊愁眼,枉是无言对暮春。
这首诗描绘了宫中女子化妆的情景,以牡丹花为喻,展现了女性之美与自然之美的和谐交融。诗中“宫女妆花不必匀,浅红深紫自争新”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宫女的妆容比作花朵,浅红深紫的颜色对比鲜明,展现出宫女妆容的精致与多样性。同时,“自争新”三字,生动地描绘出宫女们在妆扮时的竞争与创新精神。
接下来的“已能含笑惊愁眼,枉是无言对暮春”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句“含笑惊愁眼”,通过宫女的微笑,不仅表达了她们内心的愉悦和自信,也暗示了她们面对外界压力或不公时的从容与智慧。后句“无言对暮春”,则可能暗含着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宫女们在特定环境下的无奈与寂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赞美了宫女们的美丽与才华,也反映了她们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复杂的情感世界和生存状态。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深沉,展现了宋代诗歌艺术的独特魅力。
不详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密密芳华乱夕晖,碧油幕下觉春迟。
何时谢绝人间事,看尽东风烂漫时。
双树婆娑三百年,江南秀色上参天。
不知昔日谁来种,正为道人开法缘。
淮南旧有于遮舞,隋俗今传水调声。
白雪阳春长寡和,著书愁绝郢中生。
半夜暖风吹朔雪,东城南陌晓来春。
郊光野气望不极,柳意梅香愁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