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湛若水所作的《九日同诸贤登高甘泉山(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登临甘泉山的情景,通过对山势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首句“泉山一方高,其高能几何”,以“泉山”起笔,点明了登山的地点,并以疑问的语气表达了对山的高度的好奇。接着,“不能千尺耳,罗浮之丘阿”两句,将甘泉山与罗浮山进行对比,通过罗浮山的高大来衬托甘泉山的相对高度,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叹。
“罗浮自海岸,万丈突巍峨”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罗浮山的雄伟壮观,强调其高度之惊人。“以顶等高卑,未知孰为多”则表达了对山的高度难以准确衡量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接下来,“此山系望远,地位累坡陀”两句,描述了甘泉山在远处的景象,以及其地势的起伏不平,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立体感。“此山可远望,紫气腾冲和”则描绘了甘泉山在远处呈现出的紫色云气,充满了祥和之气,给人以宁静美好的感受。
最后,“望之已可爱,而况来登歌”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甘泉山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期待着亲自攀登,更深入地体验这份美好。“即事既已高,万丈如吾何”则是诗人面对高山的感慨,既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体现了人类面对自然时的渺小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敬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