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四首(其三)

仙境不可到,谁知仙有无。

或乘九斑虬,或驾五云车。

朝倚扶桑枝,暮游昆崙墟。

往来几万里,谁复遇诸涂。

富贵不还乡,安事富贵欤。

神仙人不见,魑魅与为徒。

人生不免死,魂魄入幽都。

仙者得长生,又云超太虚。

等为不在世,与鬼亦何殊。

得仙犹若此,何况不得乎。

寄谢山中人,辛勤一何愚。

形式: 古风

翻译

人间仙境难以触及,谁能确定仙人是否真实存在。
他们有时乘坐九色龙驾驭,有时乘坐五彩祥云的车辆。
早晨倚靠在扶桑树上,傍晚漫游在昆仑山的废墟间。
他们的旅程跨越数万里,又有谁在路上遇见他们呢。
如果富贵之人不归乡,那富贵又有何意义。
神仙踪迹难觅,只留下魑魅魍魉陪伴。
人终究难免一死,灵魂将进入幽冥之地。
仙人据说能长生不老,又有人说超越了宇宙虚空。
无论是活着还是成仙,与世间众生并无太大差别。
得到仙道尚且如此不易,更何况那些未能得道的。
我向山中隐士致意,你们的辛勤劳作多么愚拙。

注释

仙境:指传说中的美好、神秘之地。
仙有无:仙人的存在与否。
九斑虬:古代神话中的神兽,有九种颜色。
五云车:象征神仙的交通工具。
扶桑枝:神话中的东方日出处,象征着开始。
昆崙墟:古代神话中的西方仙境,象征着终点。
涂:道路。
富贵:财富和地位。
幽都:阴间的代称。
太虚:指宇宙或虚空。
不在世:超越世俗的存在。
辛勤:努力工作。
愚:这里是对山中人辛劳的赞美,而非贬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感事四首(其三)》,诗人通过对仙境的想象和描绘,表达了对生死、富贵、仙道的深沉思考。诗中仙境遥不可及,仙人乘龙驾车,朝游暮宿,似乎拥有超越世俗的自由。然而,诗人质疑如果仙人得道却依然无法还乡,与凡人并无本质区别,甚至可能与鬼魅为伍。他指出,即使是追求长生的仙者,与在世之人并无太大差别,死亡是人生的必然。最后,诗人劝告山中人不必过于追求仙道,因为即使成仙,结果也并不比常人更佳。

整首诗以仙道为引,深入探讨了人生意义,流露出一种超脱而又现实的哲理,体现了欧阳修散文诗的特色,即寓言式表达和深刻的人生感慨。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感事四首(其二)

空山一道士,辛苦学延龄。

一旦随物化,反言仙已成。

开坟见空棺,谓已超青冥。

尸解如蛇蝉,换骨蜕其形。

既云须变化,何不任死生。

形式: 古风

感事四首(其一)

老者觉时速,闲人知日长。

日月本无情,人心有闲忙。

努力取功名,断碑埋路傍。

逍遥林下士,丘垄亦相望。

长生既无药,浊酒且盈觞。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感春杂言

鸠鸣兮屋上,雀噪兮檐间。

百鸟感春阳,有如动机关。

雄雌相呼和,日夕聒聒不得闲。

砌下两株树,枯条有谁攀。

春风一夜来,花叶何班班。

乃知天巧夺人力,能使枯木生红颜。

奈何人为万物灵,不及草木与飞翾。

自从春来何所觉,但怪睡美不觉白日高南山。

行逢百花不著眼,岂念四气如回环。

却思年少忆前事,虽有驵骏难追还。

奈何来日尚可乐,曾不勉彊相牵扳。

渌酒如春波,黄金为谁悭。

人生一世中,一步百险艰。

俟河之清不可得,聊自歌此讥愚顽。

形式: 古风

新春有感寄常夷甫

余生本羁孤,自少已非壮。

今而老且病,何用苦惆怅。

误蒙三圣知,贪得过其量。

恩私未知报,心志已凋丧。

轩裳德不称,徒自取讥谤。

岂若常夫子,一瓢安陋巷。

身虽草莽间,名在朝廷上。

惟余服德义,久已慕恬旷。

矧亦有吾庐,东西正相望。

不须驾柴车,自可策藜杖。

坐惊颜鬓日摧颓,及取新春归去来。

共载一舟浮野水,焦陂四面百花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