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张云鸾所作,名为《谈信余复惠山古迹感赋》。诗中描绘了对古代遗迹的追思与感慨,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文的深邃情感。
首句“往哲留题处”,点明了古迹中蕴含着前人的智慧与痕迹,引出对历史的追溯。接着,“幽人费讨寻”一句,通过“幽人”的视角,展现了探索古迹时的艰辛与专注,同时也暗示了古迹的神秘与吸引。
“细莎迷旧迹,斜竹长新阴”两句,运用细腻的自然描写,将古迹融入了生机勃勃的环境中,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体现了自然与历史的和谐共存。通过“细莎”与“斜竹”的对比,既展现了古迹的沧桑,又暗示了新生的力量。
“六代青山色,三唐白雪音”则进一步扩展了时间的维度,将古迹的历史背景延伸至更久远的年代,通过“六代”与“三唐”的交替,展现了历史的更迭与文化的传承。这里的“青山色”与“白雪音”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象征了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韵律。
最后,“徘徊烟景暮,怀古意何深”两句,以黄昏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古迹的深深怀念与思考。在烟雾缭绕的景象中,诗人似乎与历史对话,探讨着古迹背后的故事与意义,流露出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文化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历史场景,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历史的深情厚意和对文化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