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以“雁字”为题,描绘了大雁在天空中排列成字形飞行的景象,借以抒发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首句“佣书岂为稻粱谋”,以佣书者为喻,暗示大雁并非为了生存而迁徙,而是遵循自然规律与本能。接着“鸟迹原来翰墨俦”,将大雁的飞行轨迹比作书法中的笔画,赞美其优雅与艺术性。
“半札题残烟渚月,几行书破碧天秋”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大雁的飞行轨迹比作在烟雾缭绕的江边月色中书写,或是划破碧蓝秋空的几行文字,形象地展现了大雁飞行的壮丽景象。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如同这烟渚月色和碧天秋色一般,绵延不绝。
“到来远带征人信,看去长萦少妇愁”两句,进一步深化主题,大雁的到来仿佛带来了远方亲人的消息,给等待的人带来希望;而它们的离去,则让思念的人心中充满愁绪。这里不仅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也反映了战争或离别背景下人们的普遍情感状态。
最后,“自是斯文多羽翼,五云高处任悠悠”两句,以大雁的迁徙行为象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表明大雁虽在高空中自由翱翔,但其背后承载的文化意义却深远悠长,如同五彩祥云般高远深邃。整首诗通过描绘雁字的壮美景象,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