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兰阳地区的历史变迁与社会风貌。首句“献地当年此熟番”点明了这片土地曾被某个族群所献出,并且在当时已经种植了作物,暗示了这里曾是某个族群的领地。接着,“社分卅六驻平原”描述了这片土地被划分成了三十多个部落或社区,居住在广阔的平原上,展现了早期社会的组织结构。
“译名武歹龟刘别,问俗榛狉鴃舌存”两句则通过对比不同语言和文化,表达了对当地风俗习惯的尊重与好奇。这里的“武歹龟刘别”可能是指不同语言或方言,而“榛狉鴃舌存”则形容了当地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金鲤鱼悬双额喜,刺桐花发一年论”描绘了当地的自然景观和节日庆典。金鲤鱼象征着吉祥和好运,悬挂双额表示庆祝;刺桐花的盛开则标志着一年的开始或某个重要事件的庆祝。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类活动的结合,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斗醪尺布售摹纸,忍极田租汉仔吞”揭示了社会经济状况。斗醪(酒)和尺布(布匹)作为交易物品,反映了当地的手工业和商业活动;“售摹纸”可能指的是出售纸张,这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活动。然而,“忍极田租汉仔吞”则揭示了农民在面对沉重的赋税时的无奈和痛苦,体现了封建社会下农民生活的艰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兰阳地区的多元文化、自然风光以及社会经济状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不平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