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许炯所作的《登壮哉亭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壮哉亭的景象以及对历史英雄的追思。
首句“百战几人在”,开篇即以疑问的形式,引出对战争中英雄人物的思考,暗示战争的残酷与英雄的稀少。接着“千秋见此亭”一句,点明了壮哉亭的存在,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成为了时间的见证者。
“阵前曾饮血,身后尚图形。”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战场上的英勇与牺牲,以及英雄事迹在后人心中的永恒印记。饮血象征着战斗的激烈与残酷,而身后尚图形则意味着英雄的事迹被铭记,他们的精神永存。
“乡国无烽火,将军有墓铭。”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和平年代对英雄的怀念与敬仰。乡国无烽火,意味着国家安宁,但同时提醒人们不忘历史,铭记那些为国家和平付出生命的英雄们。将军有墓铭,则是对英雄牺牲的肯定与纪念。
最后,“龙泉土花蚀,犹带旧痕腥。”龙泉,古代宝剑的名,这里借指英雄的武器或象征英雄的精神。土花蚀和旧痕腥,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英雄事迹的久远,即使岁月侵蚀,英雄的痕迹依然鲜明,他们的精神如同龙泉剑一般,锋利不减。
整首诗通过对壮哉亭的描写,以及对历史英雄的追忆,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思了战争与和平的关系,以及英雄精神在历史长河中的永恒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