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峻岭横天插,长江夹地流。
倘能城大顺,谁敢犯延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川图景,"峻岭横天插"展现了山势的雄浑高耸,仿佛直插云霄;"长江夹地流"则描绘了长江奔腾不息,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诗人通过这样的自然景观,寓含了对国家领土完整的自豪与捍卫的决心。
"倘能城大顺"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强大、治理有方的期待,希望城市能够繁荣昌盛,秩序井然。"谁敢犯延州"则是对边疆安全的豪言壮语,表明诗人坚信在这样的国力支撑下,无人敢于侵犯延州这一重要边防重镇。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寄寓了诗人对国家强盛和边疆安宁的期盼,体现了明代士人的家国情怀和边塞诗常见的豪迈气概。
不详
又号秋囦。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熹宗天启初年,追谥“忠介”。十二岁能文,家贫,读书焚木叶继晷者三年。成化二十二年(1486)乡试第一,即有志擿奸发伏。曾上书明宪宗,建议亲贤良,疏宦官,罢浮冗而广求风节之臣,考经史之义理而明圣学。至广东,闻理学陈宪章讲学于新会,乃往受业,自此学益精深。弘治四年(1491)因病卒于官,年仅二十六岁。熹宗天启初年,追谥“忠介”。诗文多发于至性,不加修饰。撰有《立斋遗文》五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三川岂无吏,大抵黄河流。
独有王夫子,中江一片秋。
三川岂无吏,大半风流仙。
独有王夫子,此心常凛然。
三川岂无吏,万事成蹉跎。
独有王夫子,分阴不放过。
病客居穷海,今年是两年。
高堂当此夕,相对又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