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势利驱人去若流,君才六十便归休。
归时不及家无有,但问松安竹健不。
这首诗以势利的社会风气为背景,表达了对曹大夫在六旬之龄选择辞官归隐的赞赏。"势利驱人去若流"一句,生动描绘了世俗名利如何像流水般快速驱使人们改变方向,暗示了曹大夫的决定与众不同,他没有被这些外在因素所左右。
"君才六十便归休",直接称赞曹大夫的智慧和淡泊,认为他在适当时机选择了退隐,显示出他的才德与超脱。诗人以六十岁这个年龄点出,意在强调这种早退并非因年老力衰,而是出于内心的抉择。
最后两句"归时不及家无有,但问松安竹健不",进一步表达了对曹大夫归隐生活的关切。诗人并未提及家境如何,而是关心家中是否有松竹相伴,寓意曹大夫是否能享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这既是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也是对曹大夫能否在清贫中保持高洁情操的期许。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简洁的笔触,赞扬了曹大夫的才智与品格,同时也寄寓了对人生态度的深沉思考。
不详
寥落霜园树,萸房独照秋。
实兼兰佩结,香近玉卮浮。
嗔蕊醒残醉,纫红感旧游。
三英佳句在,殊喜继风流。
几负高阳约,蹉跎此岁华。
论心看翠竹,感事对黄花。
寒日悽征雁,清霜急暮鸦。
临风一樽酒,回首意无涯。
沉阴消尽见春和,初放扁舟溯绿波。
水际踏青怜日暖,林间举白为花多。
狂从田妇窥篱看,醉任家童刮鼓歌。
年少纵欢饶点检,老欢终不挂谁何。
君家竹上露,点缀如明珰。
垂枝乍惊重,映日复能光。
聊可助清兴,安知为羡祥。
应从草制暇,延咏对华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