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严嵩所作,名为《用韵奉酬俨山甬川二学士同年》。诗中描绘了杏园题名的场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对方再次步入仕途的喜悦之情。
首联“杏园席上题名处,晚岁登朝复几人”,开篇即点明地点与情境,杏园是古代科举考试后庆祝及宴饮之地,题名则意味着金榜题名,成为进士。然而,“晚岁登朝复几人”一句,透露出对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感慨,同时也暗含着对同僚中能再次步入朝廷为官之人的疑问与期待。
颔联“尘里浮踪那可定,镜中华发自应新”,进一步抒发了对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深刻理解。在尘世的流转中,个人的命运如同浮萍,难以把握;而镜中的白发,则是岁月无情的见证,暗示着青春不再,年华易逝。
颈联“松当雪涧犹含翠,桃熟昆丘不记春”,运用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人生的哲理。松树即便在雪中依然保持翠绿,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而桃树在昆仑山上,可能已经经历了无数个春天,却依旧记得开花结果的美好,寓意着生命的永恒与美好。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述,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尾联“曾是十年江海别,喜君重到凤池身”,收束全诗,表达了对友人多年未见后的重逢之喜,以及对其再次步入朝廷(凤池,古代比喻朝廷)的祝贺。这一句既是对友情的珍视,也是对对方事业成就的认可和祝福。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严嵩作为文人学者的深厚情感和独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