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梅花书赠

君不见巴乡气候与华别,年年十月梅花发。

上苑今应雪作花,宁知此地花为雪。

自从迁播落黔巴,三见江上开新花。

故园风花虚洛汭,穷峡凝雪度岁华。

花情纵似河阳好,客心倍伤边候早。

春候飒惊楼上梅,霜威未落江潭草。

江水侵天去不还,楼花覆帘空坐攀。

一向花前看白发,几回梦里忆红颜。

红颜白发云泥改,何异桑田移碧海。

却想华年故国时,唯馀一片空心在。

空心吊影向谁陈,云台仙阁旧游人。

傥知巴树连冬发,应怜南国气长春。

形式: 古风

翻译

你可曾听说巴蜀的气候与中原大不相同,每年十月份梅花就已经开放。
皇家园林如今应该雪花当作花朵,哪里知道这里花朵如同雪花。
自从被贬谪到黔巴之地,我已经三次在这里看到江边新开的花朵。
故乡洛阳的花期只能在梦中遥望,峡谷中的严寒凝雪度过漫长岁月。
即使花儿盛开得像河阳般美丽,作为客居之人更感边疆的季节来得太早。
春风猛烈地惊动楼上的梅花,霜冻的威力还未消退江边草木已绿。
江水滔滔流向远方不再回来,楼上的花朵覆盖窗帘我只能空自欣赏。
面对花朵看着自己的白发,多少次在梦中回忆起年轻的容颜。
青春和白发如同云泥之别,岂不就像桑田变为沧海一样变化无常。
回想当年在故国的时光,如今只剩下一片空洞的心境。
这颗空洞的心对着影子向谁诉说,那些曾经在云台仙阁游玩的人啊。
如果知道巴蜀的树木冬天也会开花,应该会怜悯南方四季如春的气息吧。

注释

巴乡:指巴蜀地区,即现在的四川一带。
华:指中原或洛阳,古代文化中心。
上苑:皇家园林。
黔巴:黔州和巴州,古代地名,今属四川。
洛汭:洛河两岸,代指洛阳。
边候:边疆的时节。
霜威:霜冻的威力。
云台仙阁: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居所,此处指曾经游玩的地方。
连冬发:冬天开花。
南国:南方地区。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卢仝的《十月梅花书赠》,通过对比巴山与华北气候之不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以及流年易逝、时光飞逝的感慨。开篇即以“君不见”起兴,引出巴乡与华北十月梅花盛放的情景,接着通过“上苑今应雪作花,宁知此地花为雪”一句,将自然景观与人事变迁相连,表现诗人的感慨。

在“自从迁播落黔巴,三见江上开新花”中,诗人表达了自己流离失所的经历,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反复欣赏。随后,“故园风花虚洛汭,穷峡凝雪度岁华”一句,则通过对比故乡与现居环境的差异,抒发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和个人境遇的无奈。

“花情纵似河阳好,客心倍伤边候早”表达了诗人在异乡中的愁绪,而“春候飒惊楼上梅,霜威未落江潭草”则是对季节更迭与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

至于“江水侵天去不还,楼花覆帘空坐攀”,诗人通过对江水流逝和梅花的观赏,表达了对于逝去时光无法挽留的感慨。接下来的“一向花前看白发,几回梦里忆红颜”则是诗人对于年华老去、美好不再的无限哀伤。

最后,“红颜白发云泥改,何异桑田移碧海。却想华年故国时,唯馀一片空心在。”表达了诗人对青春易逝和个人境遇无法改变的无奈,而“空心吊影向谁陈,云台仙阁旧游人”则是对过往美好记忆的怀念。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篇表达乡愁和时光流逝主题的佳作。

收录诗词(14)

卢僎(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约公元七〇八年前后在世)字不详。生卒年均不详,约唐中宗景龙中前后在世。自闻喜尉入为学士。终吏却员外郎。馔工诗,所作今存十四首。(见《全唐诗》)

  • 籍贯:相州临漳

相关古诗词

初出京邑有怀旧林

赋生期独得,素业守微班。

外忝文学知,鸿渐鹓鹭间。

内倾水木趣,筑室依近山。

晨趋天日晏,夕卧江海闲。

松风生坐隅,仙禽舞亭湾。

曙云林下客,霁月池上颜。

虽曰坐郊园,静默非人寰。

时步苍龙阙,宁异白云关。

语济岂时顾,默善忘世攀。

世网余何触,天涯谪南蛮。

回首思洛阳,喟然悲贞艰。

旧林日夜远,孤云何时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木笔花

媆如新竹管初齐,粉腻红轻样可携。

谁与诗人偎槛看,好于笺墨并分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戏题

神女初离碧玉阶,彤云犹拥牡丹鞋。

知道相公怜玉腕,强将纤手整金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佳]韵

成名后作

桂在蟾宫不可攀,功成业熟也何难。

今朝折得东归去,共与乡闾年少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