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皮袭美陆鲁望重过鸟窠迹

重探灵迹到空山,山下茅庵几叩关。

不为白云招客屐,那教清境接人寰。

螺池水色经年静,仙岭松声镇日閒。

拟约高贤同结社,好移竹室住前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陪同皮袭美与陆鲁望再次探访鸟窠遗迹的情景,通过对空山、茅庵、白云、清境、螺池、仙岭等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重探灵迹到空山,山下茅庵几叩关”开篇即点明了此次探访的目的地——空山中的茅庵,通过“重探”二字,暗示了此地曾有过多次探访的经历,而“灵迹”则赋予了这个地方神秘而神圣的气息。

颔联“不为白云招客屐,那教清境接人寰”进一步深化了对环境的描述,以“白云”象征着纯净与超脱,“清境”则代表了远离尘嚣的宁静之地,诗人似乎在说,这里之所以能保持其清静,是因为它不被世俗所扰,不为外物所动,从而与外界形成了一种隔绝的状态。

颈联“螺池水色经年静,仙岭松声镇日閒”将视线转向了具体的自然景观,螺池的水色常年保持平静,仙岭上的松树之声则在日常中悠然自得,这两句通过静态与动态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宁静的氛围。

尾联“拟约高贤同结社,好移竹室住前湾”表达了诗人对于与志同道合之士共同生活在此的美好愿望,这里的“高贤”不仅指品德高尚之人,也暗含了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中与朋友一起建立一个精神家园,过上一种远离尘世喧嚣、心灵得以栖息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友情和精神家园的渴望。

收录诗词(5)

魏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舜山后牛迹石

耕凿连云磴,蹄痕见福衡。

泣天伸养志,喘月藉留名。

纪凤仪同美,歌麟趾并荣。

胜遗方寸地,风动后人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牡丹

中国名花异国香,花开得地更芬芳。

才呈冶态当春昼,却敛妖姿向夕阳。

雨过阿娇慵粉黛,风□□□□□□。

□□□□□□□,□□□□□□□。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览陈拾遗文集

郪中好事人,家藏君十轴。

馀来多暇日,借得昼夜读。

意气高于头,冰霜冷人腹。

就中《大雅》篇,日日吟不足。

生遇明皇帝,君臣竟不识。

沉湮死下位,我辈更莫卜。

射洪客来说,露碑今已踣。

剜刓存灭半,势欲入沟渎。

寓书托宰君,请为试摩拭。

树之四达地,覆碑高作屋。

愤君死后名,再依泥沙辱。

世路重富贵,婉娩好眉目。

文学如君辈,安得足衣食。

不死横路渠,为幸已多福。

我有平生心,推残不局促。

揖君盛年名,万钟何足禄。

量长复校短,凫胫不愿续。

悲君泪垂颐,云山空蜀国。

形式: 古风

登陈拾遗书台览杜工部留题慨然成咏

步出县西郊,攀萝登峭壁。

行到蕊珠宫,暂喜抛火宅。

羽帔请焚修,霜钟扣空寂。

山影落中流,波声吞大泽。

北厢引危槛,工部曾刻石。

辞高谢康乐,吟久惊神魄。

拾遗有书堂,荒榛堆瓦砾。

二贤间世生,垂名空烜赫。逸足拟追风,祥鸾已?翮。

伊馀诚未学,少被文章役。

兴来挥兔毫,欲竞雕弧力。

虽称含香吏,犹是飘蓬客。

薄命值乱离,经年避矛戟。

今来略倚柱,不觉冲暝色。

袁安忧国心,谁怜鬓双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