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坐啸斋书怀》。诗中描绘了诗人晚年在官署中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对岁月流逝、世态炎凉的感慨。
首联“老来穷苦事相违,兀坐铃斋竟日痴”,开篇即点明诗人年老体衰,面对官署中的琐碎事务感到力不从心,独自坐在官署内,终日显得痴呆无措。这里通过“老”、“穷苦”、“兀坐”、“痴”等词,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颔联“眼目昏缘多押字,胸襟俗为少吟诗”,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困境。由于年岁增长,视力衰退,使得他不得不频繁地抄写文书,这不仅耗费精力,也使他感到身心俱疲。同时,官场的世俗风气让诗人难以静下心来吟诗作赋,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文学创作的渴望。
颈联“月侵灯影吏方去,春遍梅梢官未知”,描绘了夜晚官署内的景象。月光透过窗户,映照在灯火摇曳的阴影上,官员们陆续离去,而春天的气息已经弥漫在梅花枝头,但诗人却未能察觉。这一对比,既反映了诗人对外界变化的疏离感,也暗示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冷漠态度。
尾联“直待食新方绶带,明朝骑马过陵陂”,则以一种幽默而略带讽刺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升迁的淡然态度。只有等到品尝到新米时,才会佩戴上象征官职的绶带,第二天便骑马前往郊外的陵陂。这种看似消极实则蕴含深意的态度,既是对官场虚伪的讽刺,也是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接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晚年在官场中的孤独、疲惫与对文学创作的渴望,以及对官场虚伪的讽刺,深刻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