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浣溪沙·秋红》由清代诗人顾贞立所作,描绘了秋天红叶在秋风中摇曳生姿的景象,充满了深秋的韵味与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百叶重台照眼明”,开篇即以“百叶”形容红叶繁多,犹如层层叠叠的舞台,映入眼帘,明亮夺目。这句不仅描绘了红叶的色彩丰富,还隐含了层次感和动态美,仿佛红叶在秋风中轻轻舞动,令人眼前一亮。
“水晶帘下伴孤吟”,将红叶比作“水晶帘”,既突出了红叶晶莹剔透的质感,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高雅的氛围。诗人独自吟咏,与红叶相伴,似乎在与自然对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与内心的宁静。
“停车何必坐枫林”,这一句巧妙地将红叶与枫林联系起来,但又不拘泥于枫林的特定意象,而是更广泛地指代了秋天的红叶。诗人提出疑问,为何一定要坐在枫林中欣赏红叶呢?这不仅是对传统赏景方式的一种反问,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普遍追求和欣赏。
“不似槿花愁日暮,仅留颜色待秋深。”这里将红叶与槿花对比,槿花在日暮时分显得愁苦,而红叶则以其独特的美丽,等待着深秋的到来。这一对比强调了红叶在深秋时节的独特魅力,以及其与时间的微妙关系。
“清霜浓露沁檀心”,最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红叶在深秋的环境下,经历了清霜的洗礼和浓露的滋润后,其内心(象征着生命力或情感)变得更加深沉而富有内涵。这里的“檀心”既指红叶的中心部分,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表达了诗人对红叶生命力的赞美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浣溪沙·秋红》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红叶的深情赞美,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悟,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