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次灵井

井面水不动,傍分龙鳞激。

泉气时生沤,上涌光的皪。

深苔翠堪染,石底清可觌。

旱岁或来祠,弹弦属灵觋。

形式: 古风 押[锡]韵

翻译

井水静止无波,井壁刻痕像龙鳞般激起涟漪。
泉水偶尔泛起泡沫,光芒闪烁的样子。
深绿的青苔仿佛能染色,清澈见底的石头清晰可见。
在干旱年份,人们有时会来祭祀,弹奏弦乐求助于神灵。

注释

井面:井口表面。
龙鳞:形容井壁上的纹路。
激:激起。
泉气:泉水的气息。
沤:水面上的气泡。
光的皪:光芒闪烁的样子。
深苔:深绿色的苔藓。
翠:翠绿。
染:染色。
石底:石头底部。
清可觌:清澈可见。
旱岁:干旱的年份。
祠:祭祀。
灵觋:神灵的使者或巫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道次灵井》。诗中描绘了一幅静中有动、清新自然的画面。"井面水不动"写出了井水表面的平静,"傍分龙鳞激"则通过比喻,暗示井水下藏着活力,如同龙鳞般细小的波纹。"泉气时生沤,上涌光的皪"进一步描绘了泉水涌动,泛起泡沫,光线照射下闪烁的样子。

诗人又细致地描绘了井底的景象,"深苔翠堪染",说明苔藓之绿浓郁如染,"石底清可觌"则写出井水清澈见底。最后两句"旱岁或来祠,弹弦属灵觋"则带出人们对井神的敬畏与祈求,干旱时节人们会前来祭祀,弹奏弦乐以召唤灵验的神祇。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幽深,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流露出人们对生活的依赖和对神秘力量的信仰。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道损司门前日过访别且云计程二月到郡正看暗恶海棠颇见太守风味因为诗以送行

蜀州海棠胜两川,使君欲赏意已猛。

春露洗开千万株,燕脂点素攒细梗。

朝看不足暮秉烛,何暇更寻桃与杏。

青泥剑栈将度时,跨马莫辞霜气冷。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道傍虎迹行

朝履猛虎迹,暮宿猛虎林。

猛虎终夜啸,阴风生远岑。

我怀何所畏,所畏在官箴。

伤哉此遗体,冒险轻百金。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释闷

燕丹未归马未角,卞子抱玉无两脚。

孤城食尽兵未却,度笮中怀挂一索。

我辈于此酒宜酌,百岁千秋奈何乐。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释滞

帝在苍梧妃泣竹,苏武餐毛海西曲。

穷山远道车折轴,深井渴汲绠不续。

我辈于此酒正绿,贵无奈何欢且足。

形式: 古风 押[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