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虫吟

鲲鹏至大兮,形载于庄周逍遥之篇。

蟋蟀至小兮,名托于周公七月之雅。

一则变化徙天池,一则悲鸣入床下。

周公作诗陈艰难,琐屑如与妇子言。

天经地纬发真藻,特驱小物归毫端。

鹏大无伦世无有,挥斥八极隘宇宙。

世人有眼不见鹏,直赖庄周为不朽。

当年蟋蟀吟秋时,秦家宫殿隋家墀。

鹏飞虽占九万里,得地稳密谁如伊。

大鹏击水翔寥漠,蟋蟀逢春死篱落。

二虫得失何厚薄,天晴日午槐花落。

形式: 古风

翻译

鲲鹏无比巨大,在庄周的逍遥游中被描绘。
蟋蟀虽小,其名却在周公的七月诗集中流传。
一个在天空中变化,一个在床下悲鸣。
周公的诗歌揭示生活的艰辛,如同对家人讲述琐事。
天地规则激发了真实的文采,使微小事物也能在笔尖展现。
大鹏无与伦比,世间罕见,翱翔八荒,超越宇宙。
世人往往忽视大鹏,全靠庄周使其永存于文学。
当年,当蟋蟀在秋日吟唱,秦朝宫殿和隋朝庭阶都曾见证。
大鹏虽然能飞九万里,但谁能像它那样稳稳立足大地。
大鹏在广阔水面飞翔,而蟋蟀在春天的篱笆下死去。
两种生物的命运为何有如此差异?只因天晴正午,槐花飘落。

注释

鲲鹏:古代神话中的大鸟。
庄周:战国时期哲学家。
蟋蟀:小型昆虫。
周公:周文王的儿子,有《诗经》编纂者之称。
七月:《诗经》中的篇章。
变化徙:变化迁移。
床下:家中低处。
琐屑:细小之事。
妇子:妻子和孩子。
天经地纬:自然法则。
真藻:真实的文采。
毫端:笔尖。
八极:天地四方。
隘:限制。
秦家宫殿:历史上的秦朝建筑。
隋家墀:隋朝的庭院。
稳密:稳固而隐秘。
寥漠:空旷的天地。
槐花落:象征时光流逝或季节更替。

鉴赏

这首诗名为《二虫吟》,出自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巩丰之手。诗中通过对比鲲鹏与蟋蟀两者的大小和影响力,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存在及其价值的深刻思考。

“鲲鹏至大兮,形载于庄周逍遥之篇。”此句表明鲲鹏巨大无比,其形象被记载在古代哲学家庄子笔下,它代表了自由和超脱的精神状态。相反,“蟋蟀至小兮,名托于周公七月之雅”则指出了蟋蟀微小,但它的名字却能与《诗经》中的周公七月篇联系在一起,显示出即便是微不足道的事物,也能因文学作品而留名。

“一则变化徙天池,一则悲鸣入床下。”这里描述了鲲鹏能够自由变换,在广阔的天地间翱翔,而蟋蟀却只能在狭窄的空间发出悲伤的叫声,反映出两者的不同命运和境遇。

“周公作诗陈艰难,琐屑如与妇子言。”这句表明即使是伟大的周公在创作诗歌时,也不得不将困顿和艰难的情感细腻地表达出来,就像对待家人一样亲切。

“天经地纬发真藻,特驱小物归毫端。”此处强调了宇宙间万物的联系与秩序,即便是微小的事物,也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鹏大无伦世无有,挥斥八极隘宇宙。”鲲鹏之大没有可以比拟的,它象征着超越凡尘、掌握广阔天地的力量。

“世人有眼不见鹏,直赖庄周为不朽。”这里指出人们往往忽视了那些伟大的事物,只是因为庄子的存在,使得鲲鹏这一精神象征永存于世。

“当年蟋蟀吟秋时,秦家宫殿隋家墀。”诗人回忆过去蟋蟀在秋天的鸣叫声,以及历史上曾经辉煌但如今已成废墟的秦朝和隋朝的宫殿。

“鹏飞虽占九万里,得地稳密谁如伊。”鲲鹏即使翱翔于广阔的天际,也比不上蟋蟀在小小空间内找到自己的安稳之所。

“大鹏击水翔寥漠,蟋蟀逢春死篱落。”这两句强调了鲲鹏与蟋蟀在各自的世界中都有着各自的生命轨迹和生存状态。

“二虫得失何厚薄,天晴日午槐花落。”结尾处,诗人反问两者之间的得失究竟孰轻孰重,而外界则是阳光明媚、槐花飘落的景象。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暗示了生命无常和宇宙间的平等。

整首诗通过鲲鹏与蟋蟀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价值、存在意义以及宇宙秩序的深刻思考,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微小生命的同情和尊重。

收录诗词(25)

巩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大孤

大孤小孤在何许,大矶小矶忽当浦。

颠风吹浪未肯停,厌听萧萧打篷雨。

今春积雪深复深,烂银犹照庐山阴。

狐裘欲脱未可脱,蚁醁当斟谁与斟。

晚来潮面乌如石,遥看知是长鱼脊。

篙人且下铁狸奴,更与风波斗今夕。

形式: 古风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

巾箱砚子何处得,溪翁用作待鱼石。

博时不费杖头钱,遂入余家掌文墨。

父祖相传晚畀予,自幼相随真莫逆。

七星象斗隐约明,一口如池方寸窄。

忆曾携入对集英,仅毕春秋二三策。

后来随宦落江湖,同上武昌题赤壁。

定交首尾三十所,晏子狐裘虞老屐。

村童唐突岂偶然,一角微伤真可惜。

大禹圭玺犹缺残,因损不妨成友益。

灵光一殿亦偶存,小物本来甘弃掷。

赞经禆史则已多,论议失中天赐谪。

敬追子产谢叔向,息黥补劓全吾璧。

形式: 古风

芋洋岭背闻雨声满山细听林上槁叶风过之相戛击而成音后先疏数中节清绝难状篷笼夜雨未足为奇

日未出扶桑,云犹屯海岳。

宛是欲雨时,朝阴凛岩壑。

霜林乱叶多,荏苒乾未落。

飒飒满空山,细听微雨作。

一叶初自吟,万叶竞相谑。

就彼最高枝,相摩应宫角。

燥响欲相凭,风来能领略。

须臾不闻风,但听雨索索。

是雨亦无奇,如雨乃可乐。

风停叶静时,雨从何处著。

霜野物声乾,终带尘土浊。

篷音非出虚,瓢音太伤朴。

得似此声清,潇洒过笙鹤。

天籁者非耶,夔襄不能学。

形式: 古风

迎晖亭

我来将值日午时,千峰照耀碧玻璃。

集贤村前俯列屋,宝林木石呈幽姿。

人言可比双径雄,胜处乃在阿堵中。

崇岗层嶂屹亭在,似约老眼来窥东。

日出乌鸟飞,日入牛羊下。

再游当与夸父期,不用山僧远迎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