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景德塔

放身千仞高,北望太行山。

邑屋如蚁冢,蔽亏尘雾间。

念此屋中人,当复几人闲。

鸡鸣起四散,暮夜相与还。

物物各自我,谁为贤与顽。

贱气即易凌,贵气即难攀。

愧予心未齐,俛首一破颜。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翻译

我置身于千仞高峰之上,向北遥望太行山脉。
城中的房屋像蚂蚁窝一样密集,淹没在尘雾之间显得微不足道。
想起屋里的这些人,又有多少能有空闲时光。
鸡鸣时分,人们纷纷起床各自忙碌,直到夜晚才一起归来。
万物各自行事,谁又能分辨贤良与愚顽。
卑贱者容易被轻视,高贵者难以亲近。
我内心惭愧,未能做到平等对待,低下头以示谦卑。

注释

太行山:中国的著名山脉。
蚁冢:比喻密集的房屋。
闲:空闲时间。
鸡鸣:清晨的鸡叫声。
物物各自我:万物各自独立,互不干涉。
贤与顽:贤良与愚顽之人。
贱气:卑贱的地位。
贵气:高贵的地位。
心未齐:内心不平和,未能统一对待。
俛首:低头,表示谦逊或认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观照世间的高远境界。诗人站在千仞之高的景德塔上,北望太行山,俯瞰下方的邑屋如同蚁穴般渺小,尘雾弥漫之间,显得微不足道。这不仅是对物象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脱与看破。诗人通过这种视角,对屋中人的生活状态进行了思考,估量其中可能有几人能够保持心灵的闲适。

接着,诗人写到了鸡鸣之声,人们从四处聚集,再到夜幕降临时相互返回各自的居所。这一段落展示了日常生活的循环往复,同时也映射出人与人之间联系的自然而然。

"物物各自我,谁为贤与顽。"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对世事的超然态度,每个存在都有其自身的道理,不必去评判孰优孰劣。这种思想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法则的尊重和顺应。

然而,接下来的几句 "贱气即易凌,贵气即难攀。" 则表达了一种社会现实的批判,不平等的社会地位使得人们难以真正达到心灵的平静。这种现象让诗人感到内疚,因为自己的心态还未能完全超脱世俗的纷扰。

最后一句 "愧予心未齐,俛首一破颜" 表达了诗人的自责之情,认为自己尚未达到心灵的平和与纯净,因此低头表示羞愧,一脸愁苦。这也显示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的追求,以及对内在精神世界的不懈努力。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登越州城楼

越山长青水长白,越人长家山水国。

可怜客子无定宅,一梦三年今复北。

浮云缥缈抱城楼,东望不见空回头。

人间未有归耕处,早晚重来此地游。

形式: 古风

答扬州刘原甫

少食苦不足,一官聊自谋。

为生晚更拙,怀禄尚迟留。

黾勉讵有补,强颜包众羞。

谓我古人风,知君以相优。

君实高世才,主恩正绸缪。

哿矣哀此民,华簪宁易投。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答许秀才

高阳有才子,负笈求晨饘。

所趣少知者,其辞多慨然。

樵妻竟谢绝,漂母尝哀怜。

尚友古之人,于今犹壮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答陈正叔

天马志万里,驾盐不如闲。

壮士困局束,不如弃之完。

利行有阨辙,势涉无恬澜。

明明千年羞,促促一日欢。

孰肯避此世,引身取平宽。

超然子有意,为我歌考槃。

予方慕孔氏,委吏久盘桓。

得失未云殊,聊各趋所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