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元敏示以三题乃赓而和之(其一)挑灯杖

裁制削青筠,纤纤状可珍。

助灯虽有力,举用实由人。

破暗如无怠,资明敢顾身。

窗间傥勤学,终夕愿相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精心裁剪青竹片,细长显得价值高。
虽然能助灯火亮,能否使用全看人。
黑暗中它不懈怠,只为照明不顾己。
若能在窗边勤奋学,整夜相伴我心愿。

注释

裁制:制作。
削:切割。
青筠:青色的竹子。
状:形状。
珍:珍贵。
助灯:辅助照明。
力:力量。
实:确实。
由人:取决于人。
破暗:打破黑暗。
怠:懈怠。
资明:提供光明。
敢:敢于。
窗间:窗边。
傥:如果。
勤学:勤奋学习。
终夕:整晚。
相亲:亲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圆所作,名为《友人元敏示以三题乃赓而和之(其一)挑灯杖》。诗中描述了挑灯杖的制作与用途,表达了对朋友勤奋好学的赞美和鼓励。诗人将挑灯杖比喻为青筠,精致而珍贵,虽然能提供照明,但真正的光明还得由人来点亮。他强调如果持之以恒,挑灯杖就能打破黑暗,照亮学习之路,即使在夜晚也能陪伴勤奋的人。诗中流露出对勤学不倦者的期许和亲近之情。整体上,这是一首寓教于乐,激励人心的诗篇。

收录诗词(415)

释智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籍贯:,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976~1022

相关古诗词

忆南塔上方因寄庆昭师

杉竹森森一径通,六年高院寄幽踪。

凉移峭壁秋深月,冷映长江雪后峰。

吟次夏云晴影薄,讲残春树翠阴浓。

四时嘉景真堪爱,曾伴支公数倚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本性澄明万古同,滔滔润物信无穷。

百川奔注归沧海,五服安居赖禹功。

动带晚风冲岛屿,静涵秋色混虚空。

浮舟葬骨成何事,范蠡知机伍相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造化不可测,分明有所依。

冷和秋叶动,送客暮帆归。

扫雾离遥岳,飘香出静扉。

西斋独吟坐,萧飒满禅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失鹤

只鹤忽飞去,清音更不闻。

远应寻凤侣,闲恐避鸡群。

岸静休临水,庭空罢舞云。

唯馀旧踪迹,篆字印苔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