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其三)行旅用范希文韵

雪花天,泥滑地。漠漠同云,压破山头翠。

山接平芜田接水。望断村烟,只在青天外。

五更愁,千里思。茅舍孤灯,草草留人睡。

放着枕头没处倚。角角鸡声,啼出思乡泪。

形式: 词牌: 苏幕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行旅中的景象和旅人的情感。"雪花天,泥滑地",开篇即展现出严寒天气与艰难的路面,渲染出旅途的艰辛。"漠漠同云,压破山头翠",运用夸张手法,写云层厚重,仿佛要压倒山峰,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压抑感。

"山接平芜田接水",画面开阔,远处的山峦与近处的田野连绵不断,与"只在青天外"的村庄遥相呼应,勾勒出辽阔而寂寥的景色。接下来的"五更愁,千里思"直接抒发了旅人的愁绪和对远方家乡的思念。

"茅舍孤灯,草草留人睡",简陋的住所,昏黄的灯光,以及勉强的睡眠,都透露出旅人的孤独和无奈。"枕头没处倚"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依无靠的感觉。最后,"角角鸡声,啼出思乡泪"以鸡鸣声作为触发点,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以泪水作结,表达了深深的乡愁。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直抒胸臆的方式,展现了行旅者在严冬中对家乡的深深怀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361)

尤侗(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归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晋官号为侍讲,享年八十七岁。侗天才富赡,诗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传诵遍人口,著述颇丰,有《西堂全集》

  • 字:展成
  • 籍贯:一字同
  • 生卒年:1618年-1704年

相关古诗词

苏幕遮(其四)徐石兄卜居徐庄

郑公乡,梅尉市。安石墩头,王谢争端起。

谁似南州徐孺子。天付吾庐,预注高人里。

十三经,廿一史。架屋堆床,啸咏乌皮几。

竹舍茅庐何陋尔。君子居之,即是名山水。

形式: 词牌: 苏幕遮

怨东风(其一)客思

蒲叶端阳寓。又看银河渡。江山何事苦留人,住。住。

住。破屋颓垣,古槐荒草,满庭秋雨。泥滑长安路。

马首无停处。一鞭落日又西风,去。去。去。

茅店孤灯,故乡回首,梦中云树。

形式: 词牌: 醉春风

怨东风(其二)旅闷

秋暑蝇成阵。西日长如闰。无聊所事不宜人,闷。闷。

闷。薄酒初醒,孤灯半灭,残书独枕。愁缕萦方寸。

华发添双鬓。无端读史更悲歌,恨。恨。恨。

剑废荆轲,骓忘项羽,弓藏韩信。

形式: 词牌: 醉春风

风中柳(其一)和孙夫人韵

郎上长安,怎好说些烦恼。但叮咛、马蹄芳草。

自来月下,把泪痕偷告。梦儿中、教郎知道。

一纸家书,不觉低鬟微笑。报平安、归期尚杳。

金钗翠凤,送香车须早。怕春去、燕残莺老。

形式: 词牌: 谢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