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青青云外山,烱烱松下石。
顾此山中人,风神照松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高远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首句“青青云外山”,以“青青”形容山色,给人以清新之感;“云外”则暗示山峰之高,仿佛与天相接,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接着,“烱烱松下石”一句,通过“烱烱”(明亮的样子)描绘了松树下的石头,在阳光或月光下闪烁着光芒,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静谧与安宁。
“顾此山中人,风神照松色。”这一句将视角转向了山中之人,这里的“风神”不仅指人的精神风貌,也暗含了自然界的清风与松树的光影相互映照,形成了一种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的向往和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蕴的语言,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融合,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追求心灵宁静的精神境界。
不详
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之一。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暑气晓来清,时时闻远莺。
还思故园路,松下绿苔生。
一片中原地,纷纷几战争。
至今将不去,留与后人耕。
尘土染人衣袂,烟波着我船窗。
为问行歌都市,何如钓月秋江。
鸿雁栖栖遵渚,黄芦索索鸣秋。
羡杀承平公子,笔端万里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