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其二)和邓中甫中秋

看团团、一物大如杯,时复几何秋。

俯天涯海角,今来古往,人物如流。

想见霓裳歌罢,无物与浇愁。

惟有当时树,香满琼楼。

谁念南楼老子,倚西风尘满,心事悠悠。

便班姬袖里,明月一时休。

叹年年、吹箫有约,又一番、鹤梦雪堂舟。

池上久,满身风露,还索衣裘。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翻译

看那团团的,有一个东西像杯子一样大,不知已经过了多少个秋天。
俯瞰天地之间,从古至今,人们如流水般来去匆匆。
想象那华丽的霓裳歌舞结束之后,没有什么能消解心中的忧愁。
只有那时的树,香气充满着美玉般的楼阁。
又有谁会想起南楼的老者,独自面对西风,心中思绪万千。
就连班姬的衣袖中,也暂时停下了明月的照耀。
感叹每年都有吹箫的约定,又是一次在雪堂舟中的鹤梦。
池塘边长久站立,身上沾满了风露,还需要添衣加裘。

注释

团团:形容圆形或团聚的样子。
几何:多少, 表示时间流逝。
霓裳:华丽的舞衣。
浇愁:消除忧愁。
南楼:古代地名,可能指某座高楼。
心事悠悠:心情复杂,思绪万千。
班姬:班昭,东汉才女。
鹤梦:指梦境中的仙鹤,象征高洁理想。
衣裘:衣物,这里指保暖的衣物。

鉴赏

这首词是宋末元初诗人刘辰翁的《八声甘州·其二》和邓中甫中秋。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现实中的孤寂感受。

"看团团、一物大如杯" 这两句以一个大的酒杯作为比喻,表达时间流逝的速度和量度。"时复几何秋" 则是反问,强调了岁月匆匆,转眼又到秋天。

接下来的 "俯天涯海角,今来古往,人物如流" 描述了诗人从高处眺望天涯与海角之间的辽阔景象,感慨于历史长河中的无数人物如同流水一般匆匆过客。

"想见霓裳歌罢,无物与浇愁" 中“霓裳”指的是古代仙人的衣裳,这里是诗人想象中的人物,表达了对过去美好场景的怀念,但现实中却什么也留不下,只有无尽的忧愁。

"惟有当时树,香满琼楼" 这两句则描写了当年与现在唯一相连的是那些树木,它们依旧散发着香气,充盈在华美的琼楼之中。这里的“琼楼”象征着一段美好的记忆。

"谁念南楼老子,倚西风尘满,心事悠悠" 诗人问道,有谁会想起那个站在南楼上的老者?他被西风吹拂,身上的尘土越积越多,内心的忧愁也随之增加。

"便班姬袖里,明月一时休"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画面:有位女子(班姬)将手中的东西藏在袖中,在那轮明亮的月光下稍作停留。

最后 "叹年年、吹箫有约,又一番、鹤梦雪堂舟" 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他回忆起曾经与朋友们吹箫(一种古代乐器)的愉快时光,那些美好的约定和记忆,如今只能在梦中寻找,甚至是在雪地里浮现的舟船。

"池上久,满身风露,还索衣裘" 则是说诗人长时间站在池塘边上,沾染了许多风中的露水,不得不重新寻找衣服来遮挡身体。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表现了诗人对于岁月流逝、历史变迁以及个人的孤独与寂寞的情感。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卜算子.寿郡守

早已是三年,父老依依借。

愿与天公借几年,保我鸡豚社。

□□□□□,□□□□□。

□□□□□□□,□□□□□。

形式: 词牌: 卜算子

卜算子(其一)元宵

不是重看灯,重见河边女。

长是蛾儿作队行,路转风吹去。

十载庆元宵,满耳番腔鼓。

欲识尊前太守谁,起向尊前舞。

形式: 词牌: 卜算子

千秋岁.和尚学林寿筵即席

新篘熟也,借问谁家早。梅影里,蜂儿绕。

三更残月上,一夜霜天晓。

溪桥小,春风有意年年到。

当年青鸟去,落叶无人扫。铜柱仄,瑶池老。

残钟长乐树,坠马咸阳道。

空回首,御街人卖南京枣。

形式: 词牌: 千秋岁

大圣乐.伤春

芳草如云,飞红似雨,卖花声过。

况回首、洗马塍荒,更寒食、宫人斜闭,烟雨铜驼。

提壶卢何所得酒,泥滑滑、行不得也哥哥。

伤心处,斜阳巷陌,人唱西河。

天下事,不如意十常八九,无奈何。

论兵忍事,对客称好,面皱如靴。

广武噫嘻,东陵反覆,欢乐少兮哀怨多。休眉锁。

问朱颜去也,还更来么。

形式: 词牌: 大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