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致政朱郎中东归

平生不省问田园,白首忘怀道更尊。

已上印书通北阙,稍留冠盖饯东门。

冯唐老有为郎恋,疏广终无任子恩。

今日荣归人所羡,两儿腰绶拥高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我一生都不曾关心田园之事,直到白发苍苍也忘记了世俗的名利。
已经著作等身,直通朝廷,现在在东门外告别官场,稍作停留。
冯唐虽年老仍渴望担任郎官,而疏广始终没有接受儿子的官位恩惠。
今日荣耀归乡,这是众人羡慕的,两个儿子簇拥着华贵的车驾。

注释

田园:指农村或田园生活。
白首:指年老。
印书:著作、著述。
北阙:古代皇宫北面的门楼,代指朝廷。
冠盖:官员的车马仪仗。
冯唐:西汉时期的人物,以清廉著称。
疏广:西汉时期辞官不受儿子职位的人。
任子恩:古代的一种恩典,允许官员的儿子直接继承官职。
荣归:荣耀地返回故乡。
腰绶:古代官员的佩带,象征身份。
高轩:华丽的车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送别诗,题为《送致政朱郎中东归》。诗人以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对仕途的深刻体验,表达了对友人朱郎中致仕归乡的羡慕与祝福。

首句“平生不省问田园”表明诗人一生专注于仕途,对田园生活并不熟悉或关心;“白首忘怀道更尊”则暗示了他在官场中历经岁月,对道义的追求更为崇高。接着,“已上印书通北阙”描绘了朱郎中在朝廷中的显赫地位,而“稍留冠盖饯东门”则写出了送别的场景,官员们前来相送,显示出朱郎中的威望。

“冯唐老有为郎恋”引用了冯唐的故事,表达对朱郎中晚年仍被朝廷器重的赞赏,同时也暗含对朱郎中能够像冯唐一样保持忠诚和热爱国家的敬意。“疏广终无任子恩”则借疏广的例子,赞美朱郎中不受私情牵绊,不求子孙荫庇的高尚品格。

最后两句“今日荣归人所羡,两儿腰绶拥高轩”直接表达了对朱郎中荣归故里的羡慕,以及他的儿子们簇拥着他乘车离去的热闹景象,寓意着朱郎中的荣耀和家庭的幸福。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既赞扬了友人的仕途成就,又寄托了对人生选择的感慨,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送贾推官赴绛州

白云汾水上,人北雁南飞。

行李山川远,风霜草木腓。

郡斋宾榻挂,幕府羽书稀。

最有题舆客,偏思玉麈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高君先辈还家

闲居寂寞面重城,过我时欣倒屣迎。

入洛机云推俊誉,游梁枚马得英声。

风晴秀野春光变,梅发家林鸟哢轻。

祗待登高成丽赋,汉庭推毂有公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梅龙图公仪知杭州

万室东南富且繁,羡君风力有馀闲。

渔樵人乐江湖外,谈笑诗成樽俎间。

日暖梨花催美酒,天寒桂子落空山。

邮筒不绝如飞翼,莫惜新篇屡往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送梅秀才归宣城

从学方年少,还家罄橐金。

久为江北客,能作洛生吟。

罢亚霜前稻,钩辀竹上禽。

归帆何处落,应拂野梅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