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宝坊金布地,嘉木此含荣。
吴帝留青盖,湘神驻翠旌。
月移香砌冷,风入夜琴清。
若比东阳树,婆娑意未平。
这首诗描绘了庆云寺桧树的壮丽与静谧之美。诗人以“宝坊金布地,嘉木此含荣”开篇,将桧树置于庄严的佛寺环境中,金碧辉煌的地面上生长着这棵充满生机的佳木,营造出一种神圣而又自然的和谐氛围。
接着,“吴帝留青盖,湘神驻翠旌”两句,运用典故,借吴帝和湘神的故事,进一步渲染了桧树的非凡地位与神秘色彩。吴帝的青盖(车盖)和湘神的翠旌(旗帜)停留于此,似乎在表达对桧树的敬仰与赞美。
“月移香砌冷,风入夜琴清”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描写,展现了桧树夜晚的宁静与清幽。月光轻移,洒在香砌上,带来一丝凉意;微风吹过,仿佛夜间的琴声,更加衬托出桧树的静谧之美。
最后,“若比东阳树,婆娑意未平”将庆云寺的桧树与东阳的树木进行对比,表达了对桧树独特魅力的赞叹。虽然东阳的树木也婆娑摇曳,但庆云寺的桧树却以其独特的韵味,让人心中难以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桧树及其环境的生动描绘,以及巧妙的比喻和对比,展现了桧树的自然美与精神内涵,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不详
(九九五~一○六七)。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历官扬子尉、通判宣州、知湖州、两浙转运使、修起居注、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以尚书吏部侍郎、观文殿学士知杭州。四年,除太子少师致仕,命未至已病逝,年七十三(《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三四《胡公墓志铭》)。他在北宋仁宗、英宗两朝为官,位居枢密副使,以居安思危、宽厚待人、正直立朝著称,死后谥文恭
新擢京司秩,初旌幕府贤。
少年裁美锦,昼日抚鸣弦。
山好当衙际,云閒至榻前。
庭中无一事,时问岳僧禅。
秋半饬归艎,轻桡入水乡。
吴歌闻子夜,陶菊见重阳。
月浦鲵收浪,霜空鸟拂樯。
南冠归未得,潘鬓莫苍浪。
三十一仙科,同时升大罗。
轩翔几人去,沦谪独君何。
淮桂牵吟数,湘兰寄恨多。
且欣弹頍弁,荣路未蹉跎。
再奉天官集,初登郡将筵。
檄材磨盾妙,宾履蹑珠贤。
旧洞毛生竹,新池水映莲。
幕中多暇日,曳彩戏亲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