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其九)

如来髓,释迦骨。人不识,弥勒佛。

形式:

鉴赏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佛教中的重要人物——如来与弥勒佛。"如来髓,释迦骨",这里的"髓"和"骨"比喻核心与根基,暗示着如来与释迦牟尼佛(即释迦)的教义与精神是佛教的核心所在。然而,"人不识"三字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悖论:尽管如来与释迦的教诲对佛教至关重要,但世人往往未能真正理解和认识这些深邃的智慧。

接着,诗人将话题转向了弥勒佛,用"弥勒佛"作为对比,似乎在暗示弥勒佛在人们心中的认知状态。"弥勒佛"常被视为未来世界的救世主,代表着慈悲与宽容。通过"人不识"这一表述,诗人或许在探讨人们对未来的期待与现实理解之间的差距,以及对佛教中不同角色的理解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巧妙地运用了象征与对比手法,不仅展现了对佛教哲学的深刻思考,也引发了读者对于宗教信仰、人性认知以及未来希望的多重反思。

收录诗词(291)

米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 籍贯:被服效唐
  • 生卒年:1051-1107

相关古诗词

咏古十六首(其十二)

窫窳当九门,西山宝驺虞。

鸱鸮集上林,丹穴巢鹓雏。

奸雄始基搆,哲人晦良图。

步兵偶叔末,整辔登蓬壶。

身世委杯酒,不以礼法拘。

长啸引鸣凤,新诗缀骊珠。

慷慨临广武,感激恸穷途。

所志岂方外,林下薄踟蹰。

恢恢大雅人,矫矫真龙驹。

宁愧苏门士,临刑据槁梧。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咏古十六首(其十三)

秋阳铄金石,康庄昼如焚。

乘轩及负荷,累足朝市门。

挥汗散凌雨,腾埃播长云。

隋珠弹黄雀,贵贱谁复论。

安知北窗下,乃有羲皇人。

高卧挹清风,翛然远世纷。

绿琴寂繁奏,白醅漉纶巾。

井水患甘旨,膏兰困明芬。

何用结庐地,喧填走车轮。

形式: 古风

咏古十六首(其十四)

唐昔先天后,天步复清平。

君王图治定,槐棘来群英。

渭水亦投竿,莘原犹弃耕。

丈夫敦志尚,不为轩冕轻。

矫矫同州守,素风独峥嵘。

慷慨论十事,激切观王明。

献纳无迕言,始来歆大烹。

富贵岂不念,直道思有行。

驭者信所学,不为嬖奚更。

况当秉国钧,见利难自倾。

行己或可枉,乘轩何所荣。

风虎既相从,云雷底光亨。

开元及贞观,当日乃悬衡。

至今夸毗人,闻风心骨惊。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咏古十六首(其十五)

高柳何葱茜,袅袅章台端。

眉叶荫紫极,条丝拂朱栏。

何以谢松竹,挠弱惭岁寒。

既乏贞固姿,枝叶何足观。

小人殉利欲,俛仰如转丸。

苟非社稷臣,祸患宁肯干。

蒲山已归觐,黎阳尚盘桓。

当时方寸地,明明赤如丹。

飙举冠凌烟,腾芳臭如兰。

一言失其所,功名两彫残。

高帝论平阳,刘氏终以安。

英公负文皇,武氏为世患。

无忌问赵相,侯嬴起长叹。

白首不可保,知人良独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