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游马祖岩

环城往往尽高峰,更欲登高底可同。

马祖自今成故实,龙山翻觉堕虚空。

当公迭唱青霄上,政我孤吟返照中。

要是不孤吹帽节,孰云真隔马牛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环绕城市的都是巍峨的山峰,想要再攀登又能找到谁同行。
马祖的故事如今已成过往,龙山似乎也显得空荡荡。
当您们在高处齐声歌唱,我只是独自在夕阳下低吟。
若非这孤独的吟唱,又有谁能说我们的志向相隔如马牛之不相及。

注释

环城:环绕城市。
往往:处处。
尽:全部。
高峰:高大的山峰。
更欲:更加想要。
登高:登山。
底:何,哪里。
可同:能有相同的人。
马祖:指人名或典故,可能指马祖道一(佛教禅宗大师)。
故实:过去的事实,典故。
龙山:可能指某座有象征意义的山。
堕虚空:显得空虚。
当公:当你们。
迭唱:轮流歌唱。
青霄:青天。
政我:只是我。
孤吟:独自吟唱。
返照:夕阳。
要是:如果。
不孤:非孤独。
吹帽节:可能指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的传统,有时会以吹帽游戏为乐。
孰云:谁说。
真隔:真正隔阂。
马牛风:比喻彼此毫不相干。

鉴赏

这首宋诗《九日游马祖岩》是赵蕃所作,描绘了诗人登高游览马祖岩的场景。首句“环城往往尽高峰”展现了城市四周山峰环绕的壮丽景色,诗人想要攀登的心情跃然纸上。接着,“更欲登高底可同”表达了他对与谁共享此景的期待,暗示了孤独之意。

“马祖自今成故实”借用了佛教马祖道一的故事,暗指此处已成为历史遗迹,增添了怀古之情。而“龙山翻觉堕虚空”则通过对比,强调眼前山景的空灵和深远,诗人仿佛置身于虚无之中,心境超脱。

“当公迭唱青霄上”描绘了众人欢歌的情境,与自己“政我孤吟返照中”的孤独吟咏形成对比,流露出一种孤独而高洁的志趣。最后两句“要是不孤吹帽节,孰云真隔马牛风”,以重阳节登高习俗中的“吹帽”典故,表达出诗人即使在孤独中,也坚守自我,不为世俗所影响的风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登高游历,寓含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品格的坚守,展现了丰富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3728)

赵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 字:昌父
  • 号:章泉
  • 籍贯:郑州
  • 生卒年:1143年~1229年

相关古诗词

九月一日晨起风物凄然不胜怀远之思作五首寄和父憨申并烦转致湖池二州也(其三)

秋气故悲哉,连阴况不开。

黄花九日近,白发数茎催。

山际擎新塔,江边峙旧台。

谩看云日暮,安得雁同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九月一日晨起风物凄然不胜怀远之思作五首寄和父憨申并烦转致湖池二州也(其二)

节佳重九近,风急授衣初。

茱菊年龄迈,枫柽日夜疏。

欲题怀远句,频展寄来书。

憨子能思我,申儿更忆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九月一日晨起风物凄然不胜怀远之思作五首寄和父憨申并烦转致湖池二州也(其五)

秋浦新为别,秋风阙寄书。

虽然声问阔,未觉梦魂疏。

杜牧登临后,宛陵吟咏馀。

三冬如有暇,五字不妨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九月一日晨起风物凄然不胜怀远之思作五首寄和父憨申并烦转致湖池二州也(其一)

作别已半百,得书无二三。

飘零各天外,摇落共江南。

此去仍加远,相思转不堪。

怀哉对床约,老矣折腰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