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尾吟(其九十八)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出入时。

草软沙平月陂下,云轻日淡上阳西。

花深柳暗铜驼陌,风暖莺娇金谷堤。

尽是尧夫行乐处,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欧阳修并非只爱写诗,写诗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月光洒在柔软的草地上,沙地平整,太阳西沉在上阳城的天边。
花丛深处柳色浓郁,铜驼路上景色宜人,春风温暖,黄莺娇啼于金谷堤边。
这些都是欧阳修游玩享乐的地方,他写诗并非单纯为了爱好。

注释

尧夫: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爱吟诗:热爱写诗。
出入时:日常活动的时候。
月陂:月光照亮的池塘边。
上阳:古都洛阳的一个宫殿名。
铜驼陌:洛阳的一条街道,因铜驼而得名。
金谷堤:金谷园的堤岸,古代著名的园林。
行乐处:游玩和享受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首尾吟》其九十八,描绘了诗人邵雍的生活场景和心境。首句“尧夫非是爱吟诗”表明诗人并非单纯为了吟诗而吟诗,而是诗作自然流露出他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诗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如“草软沙平月陂下”、“云轻日淡上阳西”,展现出一幅宁静、闲适的画面,暗示着诗人喜欢在这样的环境中漫步。

“花深柳暗铜驼陌,风暖莺娇金谷堤”进一步描绘了春日里繁花似锦、绿柳依依的景色,以及温暖的春风中黄莺婉转的鸣叫,这些都是诗人游乐的场所。最后两句“尽是尧夫行乐处,尧夫非是爱吟诗”呼应开头,强调这些美好的景色和愉悦的心情才是诗人心中的真谛,而非仅仅是为了吟诗而吟诗。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诗人的日常游赏为线索,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在享受生活乐趣中找到创作灵感的理念。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首尾吟(其六十二)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天津秋尽时。

见惯不惊新物盛,话长难说故人稀。

云疏烟淡山仍远,露冷天高草已衰。

赖有馀樽自斟酌,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首尾吟(其一二六)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得意时。

物向物中观要妙,人于人上看几微。

物中要妙眼前见,人上几微心里知。

且是有金无处买,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首尾吟(其六十四)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旷望时。

一片园林拥京国,几层楼观犯云霓。

朝昏天气屡变易,今古人情旋合离。

欲问远山惟敛黛,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首尾吟(其四十八)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确论时。

若以后时为失计,必将先手作知几。

三千宾客成何梦,百二山河付阿谁。

弄巧既多翻作拙,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