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莘老

童子何知幸最深,父班籍湜奉登临。

挟经屡造芝兰室,挥麈常聆金玉音。

黄卷香焚春晼晚,绛纱人散夜萧森。

明朝只恐丝纶下,回首青云万里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奉和莘老》,通过对童子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师长莘老深厚敬意的情感。首句“童子何知幸最深”表达了对能亲近贤师的幸运之情,暗示了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次句“父班籍湜奉登临”以谦逊之态,比喻自己如同弟子般跟随莘老学习。

“挟经屡造芝兰室”形象地描绘了童子频繁携带书籍,进入充满书香的环境,如芝兰之室,寓言高尚学府。而“挥麈常聆金玉音”则形容聆听莘老讲解时,声音犹如金玉般珍贵,富有教诲之音。

“黄卷香焚春晼晚”描绘了春日傍晚,焚烧书籍散发出的香气,营造出静谧而温馨的学习氛围。夜晚,“绛纱人散夜萧森”,则写出莘老讲学结束后,众人离去,只剩下寂静的场景。

最后两句“明朝只恐丝纶下,回首青云万里心”表达了对明日可能得到的官场机遇的担忧,同时也流露出对学术追求的坚定,即使面临仕途,也铭记着从师求学的初心,心向青云,志在千里。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童子的视角,赞美了师道尊严,表达了对学问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571)

秦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籍贯:北宋高邮(今江苏)
  • 生卒年:1049-1100

相关古诗词

抱瓮

搰搰抱瓮人,茫呼治其内。

仲尼为所轻,子贡无以对。

舍器欲还朴,为量固已隘。

苟得浑沌真,宁羞事机械。

形式: 古风

泊吴兴西观音院

金刹负城闉,阒然美栖止。

卞山直穹窿,苕水相依倚。

霜桧郁冥冥,海棕鲜薿薿。

广除庇夏阴,飞栋明朝晷。

溪光凫鹜边,天色菰蒲里。

绪风传昼焚,璧月窥夜礼。

泄云彗层空,规荷鉴幽沚。

艅艎烟际下,钟磬林端起。

聱牙戏清深,嵚崟扑空紫。

所遇信悠然,此生如寄耳。

志士耻沟渎,征夫念桑梓。

揽衣轩楹间,啸歌何穷已。

形式: 古风

读列子

咄咄两小儿,多言空尔为。

后之日无定,不觉心有期。

尺棰探苍溟,俱令傍者嗤。

谁谓不能决,孔丘乃真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水调歌头

登临眺东渚,始觉太虚宽。

海天相接,潮生万里一毫端。

滔滔怒生雄势,宛胜玉龙戏水,尽出没波间。

云浪番云脚,波卷水晶寒。扫方涛,卷圆峤,大洋番。

天垂银汉,壮观江北与江南。

借问子胥何在,博望乘槎仙去,知是几时还。

上界银河窄,流泻到人间。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