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吴兴西观音院

金刹负城闉,阒然美栖止。

卞山直穹窿,苕水相依倚。

霜桧郁冥冥,海棕鲜薿薿。

广除庇夏阴,飞栋明朝晷。

溪光凫鹜边,天色菰蒲里。

绪风传昼焚,璧月窥夜礼。

泄云彗层空,规荷鉴幽沚。

艅艎烟际下,钟磬林端起。

聱牙戏清深,嵚崟扑空紫。

所遇信悠然,此生如寄耳。

志士耻沟渎,征夫念桑梓。

揽衣轩楹间,啸歌何穷已。

形式: 古风

翻译

金色的寺庙背靠着城墙,静谧而美丽地坐落在那里。
卞山高耸直入云霄,苕水潺潺相伴左右。
霜柏苍翠繁茂,海棕新鲜繁密。
宽广的大堂庇护着夏日阴凉,明天早晨飞檐下的阳光将洒落。
溪光在野鸭和鹭鸟的边缘闪烁,天空映照在菰蒲丛中。
微风吹过,仿佛传递着白天的炽热,明亮的月亮窥视着夜晚的仪式。
云朵如彗星划破天空,圆规般的荷叶倒映在幽深的池塘。
船只在烟雾中驶来,钟声和磬声在林梢响起。
艰涩的韵律在清澈的深处回荡,险峻的山峰直插紫色的天际。
所遇之事让人感到悠然自得,人生如寄,短暂而珍贵。
有志之士耻于沉沦低贱,远行之人思念故乡。
在屋檐和柱子之间,吟啸歌唱,无尽无休。

注释

金刹:金色的寺庙。
闉:城墙。
阒然:寂静无声。
卞山:地名,可能指特定的山。
穹窿:形容山势高耸。
苕水:地名,可能指河流。
郁冥冥:茂盛繁密的样子。
规荷:规整的荷叶。
聱牙:形容诗文艰涩难懂。
嵚崟:形容山势险峻。
沟渎:沟渠,比喻低微的地位或境遇。
桑梓:家乡,代指故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秦观泊舟吴兴西观音院时的所见所感。他赞赏了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色,如金刹(佛塔)矗立于城郭之外,静谧而宜人;卞山挺拔,苕水相伴,增添了宁静之美。诗人还描绘了霜桧苍翠,海棕茂盛,寺宇宽敞能庇荫夏日,飞檐映照着明日的阳光。溪流、野鸭、天空和月色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在白天,微风吹过,夜晚则有皎洁的月亮照亮,云彩如彗星划过天空,荷花如镜鉴照幽深的水底。远处船只驶来,寺中的钟磬声在林间回荡。诗人沉浸在这清幽的环境中,感到心境悠然,仿佛人生如寄。他以志士自比,不愿沉沦于俗世,而征夫则让他想起了家乡。在轩楹之间,诗人啸歌不断,表达了他对自由与归宿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吴兴西观音院的景致,寓含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和人生哲思。

收录诗词(571)

秦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籍贯:北宋高邮(今江苏)
  • 生卒年:1049-1100

相关古诗词

读列子

咄咄两小儿,多言空尔为。

后之日无定,不觉心有期。

尺棰探苍溟,俱令傍者嗤。

谁谓不能决,孔丘乃真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水调歌头

登临眺东渚,始觉太虚宽。

海天相接,潮生万里一毫端。

滔滔怒生雄势,宛胜玉龙戏水,尽出没波间。

云浪番云脚,波卷水晶寒。扫方涛,卷圆峤,大洋番。

天垂银汉,壮观江北与江南。

借问子胥何在,博望乘槎仙去,知是几时还。

上界银河窄,流泻到人间。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南池

汎汎池中凫,上下与水俱。

不与水争力,所以全其躯。

遇物贵含垢,修身戒明污。

胡能若云月,浪自惊群愚。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南京妙峰亭

王公厌承明,出守南宫钥。

结构得崇岳,岿然瞰清洛。

是时谪仙人,发轫自庐霍。

郊原春鸟鸣,来此动豪酌。

报投一何富,玉桉金刀错。

新榜揭中楹,千载见远托。

朅来访陈迹,物色属摇落。

人烟隔凫雁,田畴带城郭。

红蕖陨风漪,砂砾卷飞箨。

青青陵上姿,独汝森自若。

人生如博奕,得丧难前约。

金锤初控颐,已复东方作。

大明升中天,龙鸾入阶阁。

深惩渔夺弊,法令一刊削。

斯民如解悬,喜气郁磅礴。

公乎数登览,行矣翔寥廓。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