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程县尹

我思程伯子,试令晋城邑。

岂弟父母人,一念诚恳恻。

存心民必济,正己吏自格。

虽然一邑小,允矣天下式。

槃槃古东阳,亶为礼义国。

弦歌视曲阜,岂惟文公泽。

尚想兴学功,百年未陈迹。

古来号难治,此语谅非必。

人怀学道心,功化亦俄刻。

重惟伊洛传,道南此其脉。

家传馀政谱,师授存学则。

此邦有美俗,文献犹可及。

接畛皆儒黉,兴起易为力。

当今尚文化,乡校首扶植。

非无善政人,教化岂遑急。

明公下车来,声誉已洋溢。

三年田里间,公来始休息。

简静公优为,不扰知政绩。

山人重期望,亹亹慎无斁。

四海文公邦,正学自兹出。

政教岂殊途,饰吏贵儒术。

善化必因俗,吾世俱有责。

到手事必为,莫让功第一。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怀念程伯子,试着让他治理晋城。
他是个和乐的父母官,每念及此都真诚而感伤。
他一心为民,百姓必得救助;自身正直,官员自然效仿。
尽管只是一城之主,但他的典范影响天下。
古老的东阳繁荣,实为礼仪之邦。
如同曲阜的弦歌,不仅有文公的恩泽。
仍能想象他兴办教育的功绩,百年后仍可见其痕迹。
历来认为难以治理,但这并非定论。
人们怀有求学之心,转化功效迅速。
追溯伊洛传承,这里正是道学的脉络。
家风政训与教育法则流传,此地风俗优良。
这里的美好习俗,文献记载犹在。
邻里皆是学府,振兴教育容易推动。
当今重视文化,乡村学校首当其冲。
并非没有良政之人,但教化之事更为紧迫。
您刚上任,声名已广为流传。
在田野间任职三年,您带来了安宁。
您的治理简单清静,政绩显著,无人打扰。
我们期待更多,希望您持续努力,勿懈怠。
这里是文公之邦,正学源于此。
政治教化不必歧途,以儒家之术修饰官吏更重要。
良好的教化须适应风俗,我们都有责任。
接手之事必尽全力,切勿让功劳居首位。

注释

程伯子:怀念的人物。
晋城:地名。
岂弟:和乐。
诚恳恻:真诚且感伤。
存心:用心对待。
民必济:百姓得到帮助。
正己:自身行为端正。
弦歌:音乐和教化。
文公泽:文公的恩惠。
俄刻:迅速。
伊洛:古代学派。
乡校:乡村学校。
教化:道德教育。
下车:官员初到任。
简静:简单清静。
亹亹:勤勉不懈。
文公邦:以文公命名的国家。
饰吏:修饰官吏的行为。
善化:良好教化。
功第一:首要功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熊鉌创作的,题为《与程县尹》。诗中表达了对程伯子(可能是指程县尹)治理地方的赞赏和期待。诗人认为程伯子为人谦和、仁爱,他的诚恳和正直能感染百姓,使官员自我约束。程伯子在晋城邑推行教化,以古代礼仪之邦东阳为榜样,致力于兴办教育,希望百年教育之功不会被遗忘。尽管历来认为治理不易,但只要有学习道义之心,成效立现。诗人强调儒家传统在地方教育中的重要性,并赞扬程伯子的简静施政,使得当地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熊鉌期待程伯子能持续努力,以东阳为文公之邦,推广正学,通过教化而非严苛的法制,引导官员重视儒家道德。他认为每个人都肩负着传承和弘扬善化的责任,鼓励程伯子抓住机会,做出显著的成绩。

收录诗词(114)

熊鉌(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铄,字位辛。一号退斋。度宗咸淳十年进士。授汀州司户参军。入元不仕。幼志于濂、洛之学,从朱熹门人辅广游,后归武夷山,筑鳌峰书堂,子弟甚众。有《三礼考异》、《春秋论考》、《勿轩集》等

  • 字:去非
  • 号:勿轩
  • 籍贯:建宁建阳
  • 生卒年:1253—1312

相关古诗词

观钓

暂停窗间诗,观此池上钓。

鱼尾何沉沉,竹竿何袅袅。

一丝波面动,摇曳出深沼。

校人畜我时,活我良谓厚。

作鲙终当供,设饵诚不料。

何当两相忘,万里游浩渺。

形式: 古风

观洛行

我生海南万山间,出门冈陇相回环。

平田更无十里阔,何处知有天地宽。

男儿堕地六合志,抱此一寸常悁悁。

早年曾作天府客,长歌东出穆陵关。

关头仰天坐叹息,百年事业如弹丸。

乾坤只限衣带水,何繇万里窥中原。

只今文轨一朝混,地不改辟时易然。

斯须洛京见嵩华,咫尺孔林登泰山。

圣贤往迹正在此,譬若木水有本原。

北方学道古所贵,当年楚产皆其偏。

从来一气有旺歇,况及人事多移迁。

程门立雪道南后,幸此一脉犹绵延。

武夷考亭今洙泗,文公之学行八埏。

当时亦号小洛阳,游胡刘蔡居相联。

风流不减程邵马,至今故老人能言。

起来高目视八荒,斯文一缕千钧悬。

人心不啻溺焚急,茫茫大柄伊谁颛。

但得人读周孔书,不患古道今无传。

图书龙马事阔远,荥河温洛仍当年。

畴分三三卦八八,举目法象非虚玄。

大哉伊亳一德书,此极翼翼甸幅员。

太平六典深识此,下方馀意公惓惓。

不惟周官列三百,更将仪礼陈三千。

成周致治绝千古,空馀轨则留残编。

尼山已叹凤不至,祇有梦寐相周旋。

从兹架漏过千载,何时赤子当息肩。

汉初自是有馀责,仁义经制皆蕝绵。

董公年老贾生少,至今秦法常袭沿。

娄敬一言岂通论,长雄气习争相挻。

绝爱东都一代治,犹是三代气象存。

泱泱思乐鼓钟地,冠带几万圜桥门。

尊师重傅古亦少,一变至道夫何难。

惜哉桓荣无此学,西方现出金光仙。

马来牛去事甚浅,自此正气常腥膻。

秣陵青山那得似,独有此地馀衣冠。

王通元经莫轻议,太和文治诚班班。

一时礼乐盛兴学,千闾万井皆均田。

殷周而下此一治,王苏诸老重讨论。

却恨晋阳好昌运,大纲不正他何观。

此几一失又几载,高天厚地衔深冤。

虽然正气当有合,古今良会应非悭。

书生杜门三十载,邂逅三生一日缘。

愿言挟册拜曲阜,更欲促驾窥涧瀍。

河南夫子倡道地,似闻荒草凝凄烟。

圣贤事事在耳目,依然昔日佳山川。

文公之道会当北,古今此理常往还。

昭代表章自此始,九州四海须同文。

大道久分要统一,皇极一建趋荡平。

老癃扶杖何日见,深衷寓此观洛篇。

尧夫卜宅太平日,有道经世常一元。

扬帆东南必沧海,振屐西北须昆崙。

鲁侯僖伯我有望,残山剩水难为妍。

形式: 古风

阴字亭

涌翠岂兰亭,唐峰非山阴。

一渠疏曲水,四野成茂林。

对此坐叹息,超然起遐心。

当年诸王集,幽情畅登临。

虚旷非远识,绝胜名利襟。

近代翁李游,至理穷高深。

云何夸毗子,清谈且骎骎。

抗志有近远,抚事无古今。

此日复何日,有酒始酌斟。

援琴不敢发,谁欤为知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别永福诸友

高哉永阳山,清哉永阳水。

不须问芝岭,不须寻桃源,桃源芝岭近在永阳里。

此山朝朝暮暮有爽气,此水一点不受污泥滓。

黼冕峨峨尽周献,弦诵洋洋尚周礼。

员颅方趾天地间,靖献此心固何尔。

梅坡先生真绝俗,夜月清标照寒水。

年移物换耳不闻,不挠不污直如矢。

留远先生心更苦,风雪漫漫燕万里。

腴田好爵某不顾,携手河梁得鱼泚。

旸彼诸老皆典刑,三叹此邦皆俗美。

嗟哉世之人,醉中偷生梦中死。

高冈千仞亦陵迟,狂众一啜滔滔是。

如此衣冠古人物,直入画图播青史。

更有一事兴我闻,后生尚及见典刑。

兵戈生长三十载,豪杰岂必文王兴。

迩来童冠入小学,能文何啻百许人。

虽然文章亦未授,山深最喜习气淳。

万方飒飒声一概,此地未著裘马尘。

甘能受和白受来,岂有质实无其文。

古云变鲁可至道,百年正学亦失真。

尼山一何高,泗洙一何深。

圣门登临别是一般起,处处山水满我仁智心。

悠悠清泉涤我虑,飘飘长风吹我襟。

认取当年咏归意,与我同赋暮春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