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泉

漾漾带山光,澄澄倒林影。

那知石上喧,却忆山中静。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梗]韵

翻译

轻波荡漾的水面映射出四周山色,澄澈的泉水倒映着山间林木扶疏的姿影。
不理会石上的喧闹纷乱,独自回忆着山中的静谧。

注释

漾漾:水波飘荡的样子。
山光:山的景色。

鉴赏

诗人以"漾漾带山光"开篇,描绘出水流在山脚下轻盈地流淌,其间映射着山的倒影,可见其用笔之细腻。紧接着"澄澄倒林影"则是对水清及林木倒映于水中的生动刻画,通过水的澄明和树木的倒影,诗人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纯净。

在"那知石上喧"一句中,"石上喧"暗指水流冲击石块所发出的声音,这里的"喧"并非嘈杂,而是山谷间泉水流动的声音,与后文中的"静"形成对比,表现出自然界中声与静的和谐共存。

末句"却忆山中静"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在喧闹声响之后,诗人的心境转向山中的宁静,那里的寂静似乎更能触动诗人的内心。这里的"忆"字,透露出一种对山中静谧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山光、林影、水声与山静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厚情感,同时也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喧嚣、向往心灵宁静的哲思。

收录诗词(44)

皇甫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孝常,皇甫冉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杨儇榜进士。工诗,出王维之门,与兄名望相亚,高仲武称其诗“体制清洁,华不胜文”(《中兴间气集》卷下),时人以比张载、张协、景阳、孟阳。历官侍御史。后坐事贬舒州司马,移阳翟令。《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诗2首,《唐才子传》传于世

  • 籍贯:润州丹阳
  • 生卒年:785

相关古诗词

送李中丞归本道

上将还专席,双旌复出秦。

关河三晋路,宾从五原人。

孤戍云连海,平沙雪度春。

酬恩看玉剑,何处有烟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路中口号

还乡不见家,年老眼多泪。

车马上河桥,城中好天气。

形式: 五言绝句

赠沛禅师

南岳满湘沅,吾师经利涉。

身归沃洲老,名与支公接。

净教传荆吴,道缘止渔猎。

观空色不染,对境心自惬。

室中人寂寞,门外山重叠。

天台积幽梦,早晚当负笈。

形式: 古风 押[叶]韵

出世篇

生当为大丈夫,断羁罗,出泥涂。

四散号呶,俶扰无隅。埋之深渊,飘然上浮。

骑龙披青云,汎览游八区。经太山,绝大海,一长吁。

西摩月镜,东弄日珠。上括天之门,直指帝所居。

群仙来迎塞天衢,凤皇鸾鸟灿金舆。

音声嘈嘈满太虚,旨饮食兮照庖厨。

食之不饫饫不尽,使人不陋复不愚。

旦旦狎玉皇,夜夜御天姝。当御者几人,百千为番。

宛宛舒舒,忽不自知。

支消体化膏露明,湛然无色茵席濡。

俄而散漫,斐然虚无。翕然复抟,抟久而苏。

精神如太阳,霍然照清都。

四肢为琅玕,五脏为璠玙。颜如芙蓉,顶为醍醐。

与天地相终始,浩漫为欢娱。下顾人间,溷粪蝇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