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闻钟》由明代诗人何绛所作,通过“闻钟”这一日常现象,诗人巧妙地融入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与情感表达。
首句“苦行僧何在”,以“苦行僧”为引子,似乎在询问那位修行者是否还在世间,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接着,“一敲一听生”则直接点题,描述了钟声响起的瞬间,仿佛生命由此而生,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非关来远近,得处即分明”两句,进一步阐述了钟声的意义,并非取决于其来源的远近,而是在于听者内心的领悟与感知,强调了心灵的觉醒与清晰的重要性。
“岂但人心觉,直令天地清”则将这种觉醒扩展到了更广阔的层面,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心灵,也净化了整个天地,体现了诗人对和谐宇宙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坐观人境际,雪月夜阶盈”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人们在雪月映照下的夜晚,静静地观察着世界,内心宁静而充实,与自然和谐共存。
整首诗通过“闻钟”这一日常现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觉醒、和谐与美的深刻思考和追求,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