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若水的作品,名为《秋怀》其七。诗中通过秋风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远古圣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于当时官场中的不公和恶谣的无奈与愤懑。
"楚客赋秋风,表表千载师"两句,以“楚客”自称,通过“赋秋风”的方式,表达了对古圣先贤的崇敬之情。这里的“秋风”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承载着诗人对于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深厚感情。
"衙官生恶谤,此语将谁欺"表明诗人对当时官场中流言蜚语、诬陷诽谤的不满和反感。在这里,“衙官”指的是腐败的官员,而“此语将谁欺”则是对这种恶行的质疑,表达了诗人对于正义与真理的坚守。
"我欲践逸轨,每苦抽思迟"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追随古圣先贤的脚步,但又因为种种原因而感到犹豫不决。这里,“逸轨”指的是古人的善行,而“每苦抽思迟”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譬彼款段足,焉能驰险巇"最后两句,则是对那些不配享有美好名声之人的讽刺。这里,“譬彼款段足”指的是那些表面上看似完美无缺,但实际上却是虚伪的行为。而“焉能驰险巇”则是对于这种虚伪是否能够在复杂险峻的环境中生存下去的质疑,反映了诗人对真假与善恶的深刻洞察。
整首诗通过秋风、古圣先贤和官场黑暗等元素,展现了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个人情感的复杂性,是一篇集思索、抒怀念、批评时弊于一体的杰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