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丁鹤年寄赠给龙门海禅师的作品,通过对龙门激流和泰山、大海的描绘,展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象。首句“曾向龙门俯急流”表达了对龙门瀑布的壮观记忆,暗示禅师所处之地的非凡气势。
“泰山如垤海如沤”运用比喻,将泰山比作土堆(垤),大海比作泡沫(沤),形象地描绘出山海的渺小与变化无常,寓意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
“学仙漫比还家鹤,作佛须看露地牛”两句,以仙鹤和耕牛为喻,前者轻盈自由,后者坚韧劳作,意在告诫禅师修行应如仙鹤般超脱,但更需像露地耕牛那样脚踏实地,勤勉修行。
“远岫孤云归薄暮,澄潭一月印清秋”描绘了傍晚时分,远处山峰孤云缭绕,清澈潭水中倒映着一轮秋月的宁静画面,寓含禅意,暗示禅修者应心境如水,静观万物。
最后,“葛川旧有三生约,拟策枯藤到上头”表达了诗人对禅师的深深敬仰和对禅修生活的向往,暗含着对禅师修行成就的期待,以及自己欲追随禅师足迹的决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山水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传达出对禅修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体现了诗人对龙门海禅师的敬仰和对禅宗精神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