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江涡过铁桥游大愿寺

解辔似停桡,孤寻写泬㵳。

铃声遥引杖,沙路亦乘橇。

江束惊蛇网,山奔渴骥骄。

龙归金粟寺,虬锁铁绳桥。

门壁行鼯鼠,逢僧话獦獠。

佛身镂石骨,禅屋寄藤腰。

草果时充茗,蛮花亦间蕉。

眉攒峰乱簇,缯裂瀑斜飘。

待住颠愁秃,将行踵欲焦。

徘徊且留饭,为我满椰瓢。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夏缁在盘江涡游览铁桥,最后到达大愿寺的行程中所见所感。诗中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寺庙的庄严。

首句“解辔似停桡”,以驾车与划船的场景相比较,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暂时停下脚步,开始独自探索的宁静氛围。接着,“孤寻写泬㵳”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孤独而深入的探索之旅。

“铃声遥引杖,沙路亦乘橇”两句,通过声音与行动的结合,展现了诗人行进中的动态美,铃声悠扬,杖声回响,沙路上留下足迹,仿佛乘橇而行。

“江束惊蛇网,山奔渴骥骄”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江水比作束缚着惊蛇的网,山峦则如同奔跑的骏马,渴望自由,充满力量与激情。

“龙归金粟寺,虬锁铁绳桥”描绘了寺庙的庄严与桥梁的坚固,龙归寺象征着精神的归宿,铁桥则稳固连接着现实与理想。

“门壁行鼯鼠,逢僧话獦獠”展示了寺庙内外的生态多样性,鼯鼠在墙壁上活动,僧人与猎户交谈,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景象。

“佛身镂石骨,禅屋寄藤腰”描绘了寺庙建筑的独特风格,佛像雕刻在岩石上,禅房依附于藤蔓之间,充满了神秘与静谧的气息。

“草果时充茗,蛮花亦间蕉”表现了寺庙周边的自然环境,草果作为茶饮的补充,蛮花与芭蕉点缀其间,增添了生活的趣味与色彩。

“眉攒峰乱簇,缯裂瀑斜飘”描绘了山峰与瀑布的壮观景象,山峰如眉毛般密集,瀑布斜斜飘落,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待住颠愁秃,将行踵欲焦”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期待停留享受宁静,又渴望前行探索未知。

“徘徊且留饭,为我满椰瓢”则是诗人最终决定在寺庙内稍作停留,享用一顿饭,并为读者留下了一幅温馨的画面,椰瓢装满了食物,寓意着满足与幸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宗教文化的深刻感悟,以及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26)

夏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至滇幕寄荅扈芷大师

白浪青厓处处愁,无端万里却来游。

远心自欲投鸡足,秃笔非真羡虎头。

海际孤萍来泽国,天边一发到梁州。

归来还约师同住,阅尽花开共水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归舟杂叙二首(其一)

曾与江波隔岁期,枯杨如发少青丝。

樵人归雨招菱棹,估客停风拜柳祠。

悬溜逢矶驱碓急,偃帆入壁下滩迟。

武陵艳曲新翻得,不谱刘家旧竹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归舟杂叙二首(其二)

竹近西江水渐青,平林新橘小于樱。

招来山鬼曾无墓,望去仙人旧有城。

客枕屡移峰近远,渔灯欲乱壑幽明。

隔舟遥见眉如月,疑有琵琶入夜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夜过伏波营留题

蛮云瘴雨满山头,火照残碑识马侯。

为问书生缘底事,夜深驱马向辰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