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罗香

又惹红情,频搔绿发,一夜春声催起。

寂历凄清,忆到下帘风细。

罗帐外、漏滴沈寒,宝奁畔、粉香添腻。

怎钗头、烛烬敲残,那人愁思更何底。

西园歌舞乍歇,抛得鞦韆易冷,影迷濛里。

吟遍啼莺,湿上几痕苔纸。

谁送却、飞絮时光,只费尽、惜花心计。

最相望、隔著天涯,远山青拥髻。

形式: 词牌: 绮罗香

鉴赏

这首《绮罗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夜的静谧与哀愁,词人通过“红情”、“绿发”、“春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词中“寂历凄清,忆到下帘风细”,将读者带入一个幽静而又略显孤寂的夜晚,风轻轻吹动帘幕,引发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

“罗帐外、漏滴沈寒,宝奁畔、粉香添腻”,通过罗帐和宝奁的细节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寒冷与孤独感,同时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细腻情感。接下来的“怎钗头、烛烬敲残,那人愁思更何底”,则直接点明了主人公的愁绪,通过烛光的残余,映射出她深沉的思绪。

“西园歌舞乍歇,抛得鞦韆易冷,影迷濛里”,词人巧妙地将现实与回忆交织在一起,通过西园的歌舞场景与之后的冷清形成对比,强调了时光流逝带来的变化与失落。而“吟遍啼莺,湿上几痕苔纸”,则通过自然界的啼莺与苔纸上的湿润痕迹,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累积。

最后,“谁送却、飞絮时光,只费尽、惜花心计。最相望、隔著天涯,远山青拥髻”,表达了词人对于时光易逝、美好难留的感慨,以及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词在情感表达上既有细腻的个人情感流露,也蕴含着对生命、时间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清代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93)

张祥河(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探春慢.独游极乐寺见海棠已残

花烂当春,人閒似我,招寻独在芳径。

颇绕溪流,便离尘境,到眼一泓明净。

看竹看桃杏,又看到、海棠红剩。

剩将几曲愁心,辘轳同袅金井。

莫是么禽唤起,教如睡香魂,枝上催醒。

宿雨阑低,晓阴篱短,次第欲斜还整。

恻恻轻寒意,浑不耐、蝶衣飘影。

细数韶光,封姨何事吹紧。

形式: 词牌: 探春慢

忆旧游

叹啼莺树改,吠犬篱荒,花事都非。

恐是桃源境,笑者回痴煞,心绪关伊。

一角袖罗红畔,点点口脂肥。

指乳燕帘空,抛馀妆镜,曾照双栖。凄迷。

记前度,秖病为谁慵,损了腰支。

蓦见才匀面,道黄金何物,难铸相思。

不道粉香吹散,凉雨一丝丝。

怎负却芳春,远山愁恨眉样低。

形式: 词牌: 忆旧游

声声慢

编篱簇树,篆径通花,阴阴但觉新凉。

受得风多,况又水净荷香。

暮蝉几回咽处,挂残声、都在垂杨。

如此境,问如何不住,负了鸥乡。

却忆鸥边雨过,载茶炉酒具,小小沙棠。

略似浮家,烟景半入苍茫。

谁教画师写出,写斜波、还写斜阳。

亭一角,映莓苔,犹自未荒。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祝英台近

暝云低,凉雨骤,碧落挂龙尾。

飒飒吹来,琴上海涛沸。

不知深院通潮,一湾流出,犹浸到、亚阑花底。

正吟倚。溪童贳酒才归,洗盏绿浮蚁。

浅酌高歌,都为遣愁计。

是谁下了湘帘,早开新霁,又听取、暮蝉嘶起。

形式: 词牌: 祝英台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