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排闷》由清代诗人章甫所作,通过深沉的情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感慨与无奈。
首联“英雄末路叹蹉跎,何况儒寒拍手歌”,开篇即以“英雄末路”点明主题,英雄在人生的尾声感叹时光流逝,岁月蹉跎。接着“何况儒寒拍手歌”一句,将视角转向了知识分子,以“儒寒”形象自喻,表达了在逆境中仍能保持乐观态度的复杂心情。
颔联“蛙井眼中天自大,鼠河腹里水无多”,运用了寓言式的比喻,以青蛙和老鼠的视角来看世界,强调了个人视野的局限性。青蛙身处狭小的井底,却以为天空广阔无垠;老鼠生活在狭窄的河床,却认为河水丰富。这两句诗寓意深刻,暗示了人往往受限于自己的认知和环境,难以全面理解世界的广阔与复杂。
颈联“发须渐觉丝相似,肝胆谁将剑与磨”,进一步深化了对个人成长与变化的思考。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外貌逐渐衰老,如同头发和胡须变得稀疏,仿佛变成了细丝。而内心深处的勇气与决心,是否还能像宝剑一样经过砥砺,保持锋利?这一问,既是对自我成长的反思,也是对保持初心与坚韧不拔精神的呼唤。
尾联“千首新诗百壶酒,醉翁骚客奈愁何”,以创作诗歌和饮酒解愁作为排遣忧郁的方式,体现了文人墨客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浪漫情怀。然而,“奈愁何”三字,又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苦涩,即使有千首新诗和百壶美酒,也无法完全消除心中的愁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挑战时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对自我成长、社会现实和人性本质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