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树

昔余种树时,意使蔽庭日。

荫成绕檐户,乃觉似居室。

随时各含花,无心复结实。

夜凉壁上影,静共人抱膝。

虽辞昼閒日,永碍初上月。

人事宁可兼,此得彼亦失。

窅然发深心,阴阴乱虫唧。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庭树》是清代诗人郑珍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庭中树木从种植到成长的过程,以及它与周围环境、时间、人事之间的微妙关系。

首句“昔余种树时,意使蔽庭日。”点明了诗人过去亲手栽植树木的情景,希望它们能遮蔽庭院的日光。接着,“荫成绕檐户,乃觉似居室。”描述了树木长大后,其浓密的树荫覆盖了屋檐,仿佛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小房间。这种景象让诗人感到惊喜和满足。

“随时各含花,无心复结实。”则表现了树木随季节变化而开花结果,但诗人并未刻意追求这些成果,体现了他对待自然生长过程的淡泊态度。“夜凉壁上影,静共人抱膝。”描绘了夜晚时分,月光下树木的影子投射在墙壁上,诗人静静地坐着,与影子相对,享受着宁静的时光。

“虽辞昼閒日,永碍初上月。”表达了树木虽然在白天为人们提供了阴凉,但在夜晚却阻碍了月亮的升起,这既是对树木生长规律的描述,也是对自然界中事物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哲学思考。“人事宁可兼,此得彼亦失。”进一步阐述了世间万物皆有得失,没有绝对的完美或满足,引人深思。

最后,“窅然发深心,阴阴乱虫唧。”以自然界的声音作为收尾,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考,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深切感受。整首诗通过对庭树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人事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与感悟,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

收录诗词(243)

郑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精通文字音韵之学,熟悉古代宫室冠服制度。有《礼仪私笺》、《轮舆私笺》、《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巢经巢集》等

  • 字:子尹
  • 号:柴翁
  • 籍贯:贵州遵义
  • 生卒年:1806—1864

相关古诗词

书唐敬亭先生指画鹰

穷岩飒飒生回风,角鹰乃据高堂中。

侧睛下视几万丈,杀气所透天为空。

眼前狐狸伏蒿蓬,我无快剑搜其蒙。

玉爪金眸亦坐视,嗟尔奇才空自雄。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检外祖黎静圃安理府群文稿感成

八股行海内,于今五百祀。

子弟为学问,富贵当券纸。

是于古制作,未便克均峙。

自有归唐兴,杨马不敢耻。

下迄崇祯末,能辈递砻砥。

小技诚未尊,大醇亦无几。

元气入我朝,钟陵实巨指。

韩张有天授,蓺圣忘排比。

继起百年间,亦莫不深柢。

后生贪巧捷,转贩竞相市。

盗笛吹宫商,截朽饰丹紫。

玉尺亦已亡,各以意憎喜。

古云经大义,毋乃不若是。

惟昔外王父,孝友发屯否。

多能出少贱,此事特深至。

出入对偶法,钩提古先髓。

食时可百篇,占授懒自纪。

平生多阅历,曾不挂唇齿。

文亦杀锋棱,百鍊化绕指。

老手林汲翁,见之叹无已。

谓是有根本,更无巇可抵。

禄位惜不偿,老饮抑泉水。

呼母来从居,曰已归故梓。

七十老孟公,处置到鸡豕。

三日一来过,琐琐身料理。

此义今则无,死或不相视。

固知有言者,天性厚如此。

当时我童幼,顽状顽难似。

先生抚而笑,孺子盍楚捶。

耕稼傥有人,学成尽堪俟。

此后执经来,请业吾语尔。

配质不易镌,而公行病矣。

阳厥见侠瘿,绕颈若珠累。

无知尚肆姐,持册前问字。

先生不挥去,曰居待吾起。

力疾为指说,声轰所凭几。

想见仁人心,何尝知有死。

回首十六年,面命犹在耳。

儿长业日荒,欲言自先葸。

司马有遗文,传布竟谁事。

临风一抚额,高山怅予跂。

既以负先生,又以负母氏。

所欲非得为,永惭卢东里。

形式: 古风

过海龙囤

囤上风云绕夜郎,异时龙凤此荒唐。

王师八道从天下,镇服千年扫地亡。

蒙业若教思粲价,世州何遽后岑黄。

匆匆立马空留望,断涧荒厓尽夕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寄远

美人夜起梅花底,身载梅花渡江水。

四天寻遍不相闻,遥认寒灯九万里。

柔肠牵引不禁愁,暗有铜仙涕泪流。

多情赖得徒相忆,若便相逢尽白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