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催雪》由清代诗人端木埰创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日黄昏时分的景象,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对雪的期盼与渴望。
诗中首先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天际与水面融为一体的画面,疏落的树木投下淡薄的影子,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倦鸟归飞”和“乱鸦盘急”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应为天公玉戏,展步障,先收晴空碧。”这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天空比作天公的玉戏场,展开屏障,预示着晴空的碧蓝即将被收起,为即将到来的雪景铺垫。接下来,“野亭小伫,峭风如削。莫寒增剧。”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寒冷与静谧,仿佛连风都变得锋利起来,增加了寒冷的程度。
“萧瑟。万籁似寂。祗遥空似暝,冷光凝白。”这里通过“万籁寂”和“冷光凝白”的描绘,将整个场景推向了高潮,营造出一种空灵而肃穆的意境,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层洁白的霜雪覆盖,显得格外寂静和纯净。
最后,“料今夜、素娥敛将银魄。赢得空明映照,皎玉树、倩添梅华色。”诗人想象着今晚月宫中的嫦娥将月亮收敛,使得夜空更加明亮,而雪花在月光的映照下,不仅增添了树木的皎洁,也为梅花增添了几分华彩。这不仅是对雪景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热切期盼,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情感和艺术感染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