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一○一首(其二十七)

拾得疏慵非觉晓,寒山懒惰不知归。

声前一句圆音美,物外三山片月辉。

形式: 偈颂 押[微]韵

翻译

我捡起的疏懒并非清晨的觉醒
寒山的懒散让我忘记了回家的路

注释

拾得:捡起或获得。
疏慵:懒散、不拘小节。
觉晓:清晨醒来。
寒山:指代隐居的地方或者寒冷的山。
懒惰:不愿活动或行动。
不知归:忘记或不急于回家。
声前:声音之前。
圆音美:和谐悦耳的声音。
物外:超脱世俗之外。
三山:泛指远方的山,也常用来象征仙境。
片月辉:月光洒在山上的景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子淳所作的《颂古》系列中的第二十七首。诗人以闲适的语气描绘了一幅山居生活的画面。"拾得疏慵非觉晓",表达了诗人清晨时分心境的淡泊与慵懒,仿佛在寻常的劳作中也能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宁静。"寒山懒惰不知归"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隐逸生活的态度,即使在寒冷的山中,也懒得离开这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声前一句圆音美",这里的"圆音"可能指的是禅宗中的"圆通",意味着语言虽简洁,却蕴含深意,如同音乐般和谐美妙。"物外三山片月辉"则描绘出山间清幽的景象,明月洒在远处的三座山峰上,增添了静谧的诗意,让人感受到超越世俗的宁静之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日常琐事和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简单生活和禅意世界的深深热爱与追求。

收录诗词(212)

释子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古一○一首(其二十三)

淘金岂假披沙得,不触波澜犹费力。

露柱三更忽放光,此时未审何人识。

形式: 偈颂 押[职]韵

颂古一○一首(其五十九)

盲聋瘖哑迥天真,眼似眉毛道始邻。

昨夜东君潜布令,黄莺啼处绿杨春。

形式: 偈颂 押[真]韵

颂古一○一首(其五十一)

清风吹动钓鱼船,鼓起澄波浪拍天。

堪笑锦鳞争戏水,到头俱被钓丝牵。

形式: 偈颂 押[先]韵

颂古一○一首(其十一)

烧香人静杳无声,苔满丹墀皓月明。

入户当堂慵正坐,出门尤懒下阶行。

形式: 偈颂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