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游析城王屋山诗七首(其一)初入山失道宿箭括

贪看山色不觉迟,我行愈远山愈奇。

苍黄觅宿类倦鸟,绕树三匝无一枝。

疲驴蹀躞仆夫瘁,野狐跳踉山鬼啼。

箭括通天太险峻,却立斜睇神先驰。

道旁石室半倾侧,安置似与游客期。

急不暇择陋何有,转较华屋安且宜。

火炽在门灯挂壁,有酒好与醉一卮。

剧饮酣歌到僮仆,阳春下里声不齐。

人生要贵有定力,遇险自失乃真迷。

即如此景颇难得,而我蹙额奚以为。

醉后和衣藉草卧,梦魂清极都忘疲。

须臾鸟语忽喧杂,起见四山明朝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张晋的《同游析城王屋山诗七首(其一)初入山失道宿箭括》描绘了诗人游山时的所见所感。首句“贪看山色不觉迟”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随着行程深入,“我行愈远山愈奇”,展现了山势的壮丽和变幻。

诗人以“苍黄觅宿类倦鸟”比喻自己疲惫的寻找落脚之处,但“绕树三匝无一枝”暗示了旅途的艰辛。接下来描述了驴夫的劳累和夜晚的荒凉,“疲驴蹀躞仆夫瘁,野狐跳踉山鬼啼”,营造出一种孤寂而险峻的氛围。

“箭括通天太险峻”直接点明了所处之地的险要,诗人站在那里“却立斜睇神先驰”,显示出对自然敬畏的同时也流露出探索的渴望。在简陋的石室中,他发现这里虽简陋却适宜休息,“急不暇择陋何有,转较华屋安且宜”。

饮酒作乐,与僮仆共度欢乐时光,诗人借酒浇愁,暂时忘却疲劳。“人生要贵有定力,遇险自失乃真迷”则揭示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清醒认识,明白在艰难时刻保持定力的重要性。

最后,诗人醉后倚草而眠,梦中忘却疲惫,直到鸟鸣声唤醒,迎接新的一天。“阳春下里声不齐”暗指生活的平凡与和谐,诗人以乐观的心态结束了一夜的旅程。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悟,展现了诗人游历山水间的体验和心境变化,寓含着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336)

张晋(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同游析城王屋山诗七首(其二)登析城南峰放歌

仙人手把青莲花,金枝翠叶□交加。

偶然游戏掷地上,顷刻幻作山杈枒。

同人相顾叫奇绝,一一指点无争差。

王屋天坛列眼底,洞天万古埋烟霞。

其余群峰尽底亚,谨受约束莫敢哗。

一邱一壑竞妍巧,再接再厉非虚夸。

丹青有笔貌不得,荆关袖手空咨嗟。

长日开图供赏鉴,终年不费玉画叉。

回首西望忽莽苍,黄河一线穿平沙。

天风飘飘拂衣袖,如此不乐胡为耶?

便欲乘云叩阊阖,倒吸云汉斟匏瓜。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同游析城王屋山诗七首(其三)雨中看千峰寺诸山

雨中看山疑非山,有如玉女梳烟鬟。

是耶非耶望之翩,相逢一笑来姗姗。

平生梦想不到此,山灵有意开我颜。

老龙欲归云气重,飞泉乱泻雷声殷。

如是我见悟空色,独立缥缈虚无间。

形式: 古风

同游析城王屋山诗七首(其四)石门飞瀑

有山无水山脉枯,似人骨立神先徂。

山水兼收固云妙,水不波折如同无。

我游石门气萧爽,坐看瀑布涵清虚。

山光水色两争胜,持较或恐山不如。

玉龙出匣奋鳞甲,银河落天飞珍珠。

青莲居士呼不起,梦魂仿佛来匡庐。

枕流漱石有素愿,揽辔且为留斯须。

何日此间结茅屋,一洗尘垢期无余。

形式: 古风

同游析城王屋山诗七首(其五)鳌背峰

巨鳌驾山不肯前,长驱断折神龙鞭。

一朝鳌伏山陷地,独余高背撑青天。

当年命名叹奇绝,今我一见形宛然。

析城之峰难悉数,斯游颇诩窥其全。

如兹诡谲真罕觏,屈第一指何惭焉。

日暮疲驴绕山脚,不登绝顶嗟无缘。

三山戴首竟何处,此景在目非虚悬。

欲行不行重回首,斜阳倒射苍苍烟。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