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杂书八首(其七)

昨日为雨备,今晨天乃风。

障风谨自保,通夕雪迷空。

备一常失计,尽备力不供。

因之置不为,拱手受祸凶。

当为不可壤,任彼万变攻。

筑室如金石,何劳计春冬。

此道简且安,古来家国同。

形式: 古风

翻译

昨天还为雨做准备,今早却刮起了风。
我谨慎防风以自保,整夜雪花漫天飞舞,视线被遮蔽。
过度准备常常失算,全力预备也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不再做无谓的准备,坦然接受可能的灾祸。
应当面对无法改变的事,任凭世间万物变化无常。
如同建造坚固的房屋,无需忧虑春夏秋冬的变换。
这条路简单而安稳,自古以来国家和个人皆如此。

注释

昨日:昨天。
备:准备。
今晨:今早。
乃:却。
障:防。
通夕:整夜。
失计:失算。
计:忧虑。
供:满足。
置:放弃。
祸凶:灾祸。
不可壤:无法改变。
万变:万物变化。
金石:坚固。
简且安:简单而安稳。
古来:自古以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对于自然变化的顺应与准备,以及对内心世界的坚守和平静。诗人通过对昨日雨天、今日风天的观察,表达了对未来的预备之意。"障风谨自保"一句,显示出诗人面对外界变幻时的警觉与自我保护。而"通夕雪迷空"则是对自然界突变的一种描绘,也隐含着诗人内心对于未知变化的感受。

接着,"备一常失计"等句子,透露出诗人对于准备不足的反思和自责。然而,这种自我批评很快被"因之置不为"所取代,表明诗人选择了顺其自然,不再过度焦虑于未来的不可预测。

最终,"当为不可壤,任彼万变攻"一句,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心态。这种心态在接下来的"筑室如金石,何劳计春冬"中得到了具体展现,即通过内心的坚固与平和来对抗外界的变化,无需过多担忧世事。

全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传达了一种超脱红尘、顺应自然的生活哲学。这种哲学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颇为常见,它强调个体与宇宙的和谐统一,以及内心世界对于外界变迁的独立性。这首诗通过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一种简约而安稳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春日杂书八首(其六)

谓春正无情,乃发桃与李。

若真有知者,风恶折兰芷。

是非一无与,任物自生死。

德之固已愚,怨者亦岂理。

有圃畏不蕃,有田忧不美。

吾环堵萧然,于何生愠喜。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春日杂书八首(其五)

浮名一蹭蹬,万事付莽卤。

惟馀田园心,尚欲学老圃。

空庭春雪尽,平地灌膏乳。

买花门前翁,栽插粲可数。

种之未浃日,昼夜风卷土。

真须学抱瓮,敢信春必雨。

隔墙见藜藿,气欲陵栋宇。

彼独谁使之,时来遽如许。

形式: 古风

春日杂书八首(其四)

春风无形迹,贫舍亦时至。

欲将桃李蹊,易此冰霜地。

朝阳屋角暖,岸帻散衿袂。

迹来饬妻子,裘纩且饮费。

那知事大谬,暮雪卷风至。

单衣不得出,宛转眠被袂。

亦知事不久,顷刻度匪易。

四邻同一欢,初不办此计。

天公擅万物,与夺得自恣。

如何倒寒燠,乃以命为戏。

形式: 古风

春日杂书八首(其三)

年长心益衰,读书常苦忘。

当其欲谈说,散坠挽不上。

诗书非真学,尽记未足尚。

但憎心辜眼,不为谨守藏。

书多墨入腹,无乃与饭妨。

何如粲然白,广作酒肉盎。

形式: 古风 押[漾]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