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杂诗》由明代诗人梅鼎祚创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探讨了世间万物变化无常的本质。
首句“智愚无常称”,开篇即点出智慧与愚蠢并非一成不变,它们在不同的时间和情境下可能相互转换,暗示了人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接着,“妍蚩无定容”进一步阐述美丑的标准同样随时间与环境而变,没有永恒不变的评价标准,强调了主观感受与外在条件对判断的影响。
“名德贵易立,颦笑贱难工”两句,对比名望与品德的轻易获得与微笑与皱眉的难以被认可,揭示了社会中对正面行为的普遍赞赏与负面情绪的忽视,反映了社会价值观念的不公与偏颇。
“登高疾赴响,所处固已崇”则以自然现象为喻,指出身处高位或重要位置时,其影响和作用更为显著,形象地描绘了地位与影响力之间的关系。
最后,“流俗快目前,安得察其终”表达了对当前流行趋势的批判,指出人们往往只关注眼前的现象,却难以预见其长远的影响,呼吁人们应具备长远的眼光和深入的洞察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智愚、妍蚩、名德、颦笑、地位与流俗等多方面进行对比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社会以及人性本质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其独特的哲学视角和人文关怀。